• 写小说的都知道要有人物,然而难也难在对人物的捕捉和塑造。有时理念已经成形,并且感到是有那么点儿新意的,但不能用一个鲜活的形象表现出来,于是理念飘浮在空中,总也落不了地。还有时眼前倒是有那么一两个嬉笑怒骂、绘声绘色的人物了,但写出来却总觉得不够,甚至怀疑为什么要写他们,于是人物本身也失去了魅力和说服力。我在2024年的创作和思考,当然还是围绕着人物进行的。我想这也是小说永恒的课题。有的时候好的文学人物,还真是从生活里“...
    2025-04-08
  • 玉田张叔夏与余初相逢钱塘西湖上,翩翩然飘阿锡之衣,乘纤离之马,于时风神散朗,自以为承平故家贵游少年不翅也[1]。垂及强仕[2],丧其行资,则既牢落偃蹇[3]。尝以艺北游[4],不遇;失意亟亟南归,愈不遇。犹家钱塘十年,久之又去,东游山阴、四明、天台间[5],若少遇者,既又弃之西归。于是余周流授徒,适与相值,问叔夏:“何以去来道途,若是不惮烦耶?”叔夏曰:“不然。吾之来,本投所贤,贤者贫;依所知,知者死;虽少有遇,而无以宁吾居。吾不得已违之。吾岂乐为...
    2025-04-02
  • 我爱花。因气候、水土等关系,在北京养花,颇为不易。冬天冷,院里无法摆花,只好都搬到屋里来。每到冬季,我的屋里总是花比人多。形势逼人!屋中养花,有如笼中养鸟,即使用心调护,也养不出个样子来。除非特建花室,实在无法解决问题。我的小院里,又无隙地可建花室!一看到屋中那些半病的花草,我就立刻想起美丽的广州来。去年春节后,我不是到广州住了一个月吗?哎呀,真是了不起的好地方!人极热情,花似乎也热情!大街小巷,院里墙头,百花齐放,欢迎客人,...
    2025-03-31
  • 我生在渭北的一个小县:永寿。县不大,沟壑却有近千条。小时候,上学之余,我就跟着父亲在这片沟坡上料理庄稼和苹果园。父亲不识字,可自我懂事起,他就常给我买书看。父亲有一句口头禅:“只要咱爱土地,土地就不会亏待咱。”那时,我并没有理解这句话,也没有把这句话放在心上。后来,在沈阳读大学时,知我写作,他打来电话,又讲了这句话,还专门补充了一句:“我是在地上种庄稼,你是在纸上种庄稼,咱爷儿俩是一样的。”父亲的话,深深触动了我。写作就是在纸...
    2025-03-28
  • 历山之农者侵畔[1],舜往耕焉,期年,甽亩正[2]。河滨之渔者争坻,舜往渔焉,期年,而让长[3]。东夷之陶者器苦窳,舜往陶焉,期年而器牢[4]。仲尼叹曰:“耕、渔与陶,非舜官也[5],而舜往为之者,所以救败[6]也,舜其信仁乎[7]!乃躬藉[8]处苦而民从之。故曰,圣人之德化[9]乎!”或问儒者曰:“方此时也,尧安在?”其人曰:“尧为天子。”“然则仲尼之圣尧[10]奈何?圣人明察,在上位[11],将使天下无奸也。今耕渔不争,陶器不窳,舜又何德而化?舜之救败也,则是尧有失也...
    2025-03-24
  • 芙蓉秦地沼,卢橘汉家园。谷转斜盘径,川回曲抱源。风来花自舞,春入鸟能言。侍宴瑶池夕,归途骑吹繁。(作者:唐·宋之问)作者简介:宋之问(656—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今山西汾阳)人,一说虢州弘农(今河南灵宝)人。高宗上元二年(675)登进士第。曾参与编修《三教珠英》,神龙元年(705),因谄事张易之,被贬为泷州参军。景龙中,曾任考功员外郎,世称“宋考功”。睿宗立,流放钦州,后赐死。与沈佺期齐名,并称“沈宋”。其诗尤善五律,巧思善炼,能于精丽缜密中见自然...
    2025-03-21
  • 我心爱的雨景也多着呀:春夜春梦时窗前的淅沥;急雨点打上蕉叶的声音;雾一般拂着人脸的雨丝;从电光中泼下来的雷雨——但将雨时的天我最爱了。它虽然是灰色的却透明;它蕴着一种无声的期待。并且从云气中,不知哪里,飘来了一声清脆的鸟啼。(选自《草莽集》)
    2025-03-16
  • 宝应[1]中,有元无有,尝以仲春末独行维扬[2]郊野。值日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逃窜,入路旁空庄,须臾霁止,斜月自出,无有憩北轩,忽闻西廊有人行声。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如此,吾党岂不为文,以纪平生之事?”其文即曰口号联句[3]也。吟咏既朗,无有听之甚悉。其一衣冠长人曰:“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为子发。”其二黑衣冠短陋人曰:“嘉宾良会清夜时,辉煌灯烛我能持。”其三故弊黄衣冠人,亦短陋,诗...
    2025-03-14
  • 楚太子有疾,而吴客往问之,曰:“伏闻太子玉体不安,亦少间乎?”太子曰:“惫!谨谢客。”客因称曰:“今时天下安宁,四宇和平,太子方富于年。意者久耽安乐,日夜无极,邪气袭逆,中若结轖 [1]。纷屯澹淡,嘘唏烦酲,惕惕怵怵,卧不得瞑[2]。虚中重听,恶闻人声。精神越渫,百病咸生。聪明眩曜,悦怒不平[3]。久执不废,大命乃倾。太子岂有是乎?”太子曰:“谨谢客。赖君之力,时时有之,然未至于是也。”客曰:“今夫贵人之子,必宫居而闺处,内有保母,外有傅父,欲交无所。饮...
    2025-03-10
  • 随着陆陆续续的闪电警告:他们来了!阵阵风都传播着到来的确讯:他们来了!每一叶片每一枝条都遥指着:他们来了!每双眼睛在渴望,每张嘴在颤动:他们来了!越过一张又一张被撕掉的树叶标语,他们来了!越过一个又一个监狱的铁窗,他们来了!越过一条又一条报纸上的捏造消息,他们来了!越过一堆又一堆难忘的血泊,他们来了!为着撕人心肺的被窒息的呻吟声,他们来了!为着惨绝人寰的最底层的挣扎声,他们来了!为着回响在无数街道和炕头的怒吼声,他们来...
    2025-03-06
  •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王昌龄晚年赴龙标(今湖南黔阳)贬所途中,写听筝乐而引起的感慨。首句写景,并列三个意象(孤舟、微月、枫林)。在我国古典诗歌中,本有借月光写客愁的传统,而江上见月,月光与水光交辉,更易牵动客子的愁情。王昌龄似乎特别偏爱这样的情景,如“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送魏二》),“行到荆门向三峡,莫将孤月对猿愁”(《泸溪别人》),等等,都将客愁与江月联系...
    2025-02-27
  • 为了我的祈愿诗人啊,你起来吧而且请你告诉他们说他们所等待的已经要来说我已踏着露水而来已借着最后一颗星的照引而来我从东方来从汹涌着波涛的海上来我将带光明给世界又将带温暖给人类借你正直人的嘴请带去我的消息通知眼睛被渴望所灼痛的人类和远方的沉浸在苦难里的城市和村庄请他们来欢迎我——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打开所有的窗子来欢迎打开所有的门来欢迎请鸣响汽笛来欢迎请吹起号角来欢迎请清道夫来打扫街衢请搬运车来搬去垃圾...
    2025-02-24
  • 南国更数世,北湖方十洲。天清华林苑,日晏景阳楼。果下回仙骑,津傍驻彩旒。凫鹭喧凤管,荷芰斗龙舟。七子陪诗赋,千人和棹讴。应言在镐乐,不让横汾秋。风俗因纾慢,江山或易由。驹王信不武,孙叔是无谋。佳气日将歇,霸功谁与修?桑田东海变,麋鹿姑苏游。否运争三国,康时劣九州。山虽幕府在,馆岂豫章留?水淀还相阅,菱歌亦故遒。雄图不足问,唯想事风流。赏析:张九龄(678年—740年),唐代政治家、文学家,字子寿,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人。累官至中书令。今存《...
    2025-02-20
  • 我们的意志如烟囱般高挺,我们的团结如皮带般坚韧,我们转动着地球,我们抚育着人类的运命!我们是流着汗血的,却唱着高歌的一群。目前,我们陷在地狱一般黑的坑里,在我们头上耸着社会的岩层。没有快乐,幸福,……但我们却知道我们将要得胜。我们一步一步地共同劳动着,向我们的胜利的早晨走近。我们是谁?我们是十二万五千的工人农民!一九二九,十二,二(原载1930年2月10日《拓荒者》第1卷第2期)
    2025-02-17
  • 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赏析:悟真院又名悟真庵,在金陵(今江苏南京)钟山(亦称紫金山)之东,八功德水之南。金陵地处长江下游,山水秀丽,风景绝胜。《舆地纪胜》记载“悟真院”一地,说明在宋时已为著名胜地。王安石晚年退居钟山,悟真院环境幽静,是他常去游览的地方。王安石《同熊伯通自定林过悟真》诗云:“暗香一阵连风起,知有蔷薇涧底花。”该诗生动地画了这一带的自然风光。首句“野水纵横”写悟真院所在地的地...
    2025-02-13
  • 这一个心跳的日子终于来临!你夜的叹息似的渐近的足音,我听得清不是林叶和夜风私语,麋鹿驰过苔径的细碎的蹄声!告诉我,用你银铃的歌声告诉我,你是不是预言中的年轻的神?你一定来自那温郁的南方告诉我那儿的月色,那儿的日光,告诉我春风是怎样吹开百花,燕子是怎样痴恋着绿杨。我将合眼睡在你如梦的歌声里,那温暖我似乎记得,又似乎遗忘。请停下,停下你疲劳的奔波,进来,这儿有虎皮的褥你坐!让我烧起每一个秋天拾来的落叶,听我低低地唱起我...
    2025-02-05
  • 宝应[1]中,有元无有,尝以仲春末独行维扬[2]郊野。值日晚,风雨大至。时兵荒后,人户逃窜,入路旁空庄,须臾霁止,斜月自出,无有憩北轩,忽闻西廊有人行声。未几至堂中,有四人,衣冠皆异,相与谈谐,吟咏甚畅,乃云:“今夕如秋,风月如此,吾党岂不为文,以纪平生之事?”其文即曰口号联句[3]也。吟咏既朗,无有听之甚悉。其一衣冠长人曰:“齐纨鲁缟如霜雪,寥亮高声为子发。”其二黑衣冠短陋人曰:“嘉宾良会清夜时,辉煌灯烛我能持。”其三故弊黄衣冠人,亦短陋,诗...
    2025-01-28
  • 咸阳岳寺后,有周武帝[1]冠,其上缀冠珠,大如瑞梅,历代不以为宝。天后时,有士人过寺,见珠,戏而取之。天大热,至寺门易衣,以底[2]裹珠放金刚脚下,因忘收之。翼日,便往扬州收债。途次陈留,宿于旅邸,夜闻胡[3]斗宝,摄衣从而视之。因说冠上缀珠,诸胡大骇曰:“久知中国[4]有此宝,方欲往求之。”士人言已遗之。胡等叹恨,告云:“若能至此,当有金帛相答。今往扬州,所债几何?”士人云:“五百千。”诸胡乃率五百千与之,令还取珠。士人至金刚脚下,珠犹尚存,持还见...
    2025-01-21
  •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1]不见下渝州。注释:[1]一说“君”即指峨眉山月。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月在清溪、三峡之间,半轮亦不复见矣。‘君’字即指月。”一说“君”指同住峨眉山的友人,则诗中山月兼为友情之象征。赏析:这首诗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光皎洁。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
    2025-01-13
  • 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于荀、宋,渐恢张于贾、马。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1];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而后谐四声,祛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寝衰,颂声凌迟[2],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于三代,明变雅于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出乎《诗》。四始尽在[3],六艺无遗[4]。是谓艺文之儆策,述作之元龟。观夫义类错综,词采舒布,文谐宫律,言中章句。华而不艳,美而有度。雅音浏亮,必先体物以成章;逸思飘飖,不独登高而能赋[5...
    2025-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