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见证援藏丹心

发布时间: 2020-11-18 点击数量: 作者:龙 虎 来源:

时间飞逝,光阴如梭,援藏返程已经快三年了。回想援藏期间的每一个日子,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高原上的蓝天白云,记得象征汉藏友谊的德阿大桥,记得阿坝城关第二小学的藏族同胞。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两年的援藏经历让我收获了对人生、对教育事业的全新理解,收获了藏区人民亲密无间的美好情谊,收获了战友们团结合作的战斗精神。

2014年8月28日早上,怀着复杂的心情,我告别依依不舍的妻子,毅然踏上了前往阿坝的援藏路。带着市教育局领导的关爱和嘱托,带着朋友的牵挂,我们援藏教师一行十人向阿坝县出发。初秋的美丽风景连绵不断地从车窗外掠过,我的心像长了翅膀一样早已飞向了高原藏区。

一天的旅途劳顿,傍晚时分,在距阿坝县城30多公里的地方,德阳驻阿坝援藏办领队唐华同志亲自迎接了我们,让我们倍感亲切。到达阿坝县城德阳援藏指挥部驻地后,阿坝县教育局特意为我们准备了接待晚会。晚会上,阿坝县教育局田局长,德阳援建阿坝领队唐华、袁朝宇分别作了热情洋溢的讲话,让我们刚刚踏上高原土地的援藏教师倍受鼓舞,走出家门时的离情别绪很快被援藏的热情一扫而光。站在这块深情的土地上,我们深知援藏任务的艰巨。在援藏支教的每一天,我们将牢记党和人民的嘱托,以满腔热情投身阿坝教育。我们坚信:有党和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单位的热情关爱,有亲人的无私支持,我们一定能干出让德阳和阿坝人民满意的成绩。

经过一天的短暂休整,8月30日,为了让我们全体教育工作者更快地了解和熟悉阿坝,融入藏区生活,唐华同志特意放弃公休假日,带领我们新到的十名教师和其他一些援藏干部去阿坝县阿曲河畔黑松林开展活动。

阿曲河是阿坝县境内径流最大的河流,从莲宝叶则神山款款而来,温柔婉约地由西向东穿过县城,流经10多个乡镇,是阿坝人民的母亲河。阿曲河边有一片茂密的黑松林,当地老百姓常到黑松林里采摘野生菌,神秘的高原河流让我们一群人兴奋不已。黑松林基本无路可寻,树木茂密,杂草野花遍地,落叶很厚,踩上去软绵绵的,我们一路探寻搜索着前行,很快便有寻得蘑菇者的惊呼声在林中响起,接着便是大家争相前去一睹为快。更有发现者只是欢呼却并不采摘,硬要等别人上前围观,在识别者介绍一番那蘑菇的名头后,才伸出手去,小心翼翼地摘下,高高举起,充满胜利的豪情。这样的机会终于也被我逮着了。我四处搜寻,眼前突然出现了一片色彩斑驳的区域。定睛一看,原来我竟遇到了一片蘑菇阵,好大一片色彩斑斓的世界!随着我的惊呼,很快就围上来一大群同行。我正得意之时,其中一名有经验的人一番断语竟让我的情绪瞬间跌入了深谷。他说这些菌颜色过于鲜艳,生长得过于密集的蘑菇是不能食用的毒菌。惊讶之余,大家纷纷拿出手机、相机留下了这个色彩斑斓的菌群。

中午时分,我们收获颇丰,肥美的山林赠送给我们满满的一大筐蘑菇。我们一路高歌返回营地,享受美味的蘑菇宴。

为了让我们更好地融入藏区,9月13日,德阳驻阿坝援藏工作组和阿坝县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了藏区风土人情培训会,我们全体援藏干部共35人参加了会议。培训会内容丰富,阿坝县老干局李局长作了现场培训讲解,让全体援藏干部对藏区风土人情有了更细致的了解。全体党员干部在神圣的党旗下庄严地重温了入党誓词,更加坚定了建设高原、服务高原、奉献高原的决心和信念。全体汉、藏干部开展了分组活动,加深了援藏干部与藏区干部的相互了解与融洽。

高原的夜晚非常宁静却让人难以入眠。我跟大多同志一样出现了头昏、胸闷、失眠等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加之昼夜温差大,生活条件反差,还出现了轻微感冒、上火、腹胀腹泻、早上起床沁鼻血等现象。面对这些从未经历过的困难,我努力调整自己适应高原气候。

我被安排在阿坝县城关二小,挂职学校教导副主任并担任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城关二小是阿坝县规模最大的寄宿制小学,有学生1500余人,教师100余人。在熊校长的指导下我很快熟悉了学校规模、教学模式、学校教师队伍、德育管理、开学工作等方面的情况,为接下来的工作打下了基础。

藏区的孩子学前教育基础。大多孩子的汉语基础基本为零,连简单的的汉语交流都成问题,多数情况下他们的诉求老师听不懂,老师的要求他们也听不懂,一堂课下来教学收效甚微。藏区的孩子平时都说藏语,课下课上都习惯用藏语交流,回家后更是完全用藏语与家人交流,家长也大多数不懂汉语或是不重视孩子的语言学习环境,这给老师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困扰。面对这些困难,我要求每一个孩子无论是上课还是下课放学都要用普通话交流,每天我都抽出半数的学生与他们谈话,创造汉语交流的环境与平台,再抽出几名学生让他们口述回家的见闻。我坚持做到这三点,这样既培养了他们的汉语交流能力又提高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通过一个学期的努力,孩子们学习汉语的习惯得到了极大的巩固,我的方法也为藏区汉语教师所采用并推广。

我的驻地距离学校较远,每天早上得很早就要步行去学校。阿坝的冬天来得比内地早得多,九月下旬已开始下雪,早晨的气温已在零下几度,半个月时间不到,我的手脚和耳朵就已冻得像干萝卜块了。这点小事我不愿跟队上领导说,只是妻子得知后责怪了我好一通,心疼之余飞快地寄来了御寒取暖的物品。我穿着新棉袄新棉鞋想着千里外独自一人在家的妻子,心里不免涩涩的,我真切地希望自己能在援藏工作中做出点成绩,不辱家人和学校的期望。

作为德阳援藏干部和挂职学校的中层干部,我力求扮演好两个角色。从外部入手,我带去了德阳教育教学和学校管理方面的先进理念以及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从内部入手,我协助教导处制定并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及具体措施。援藏期间,我协助阿坝二小建立健全了系列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完善了备课上课制度,强化教学“六认真”环节;完善了教学公开课制度,要求老中青教师定期上好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同时,完善了教学常规各环节的月检制度、学校教育科研申报和开展制度、教学业绩评价和考核制度以及学生信息登记和“普九”工作制度。

在教师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升方面,我协助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程标准》,明确“三个维度”;开展集体备课活动,深入挖掘“文本”资源,落实课堂有效教学;倡导教师参加国培和校本培训,拓展视野;做好传帮带工作,改变教师观念,尤其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优秀骨干教师与青年教师一对一传帮带;举办作文、多媒体课件、电子白板等课程培训,改变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教学观念;开展国学经典诵读比赛活动,督促各班开展好每天课前10分钟诵读;利用课前诵读、午间自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在我的影响下,学校的管理和教风学风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很多老师评价说:“过去我们总觉得一面要完成教学任务,一面要完成很多资料,无法兼顾,但现在什么时候做什么我们都很明确,这得益于学校管理有了很大的改进。”

援藏期间,除了完成教育教学工作外,我还出色地完成学校交给的寝室文化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任务。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与新时代接轨。因特殊原因学校经常停电且没有网络,手机只能接打电话,电脑无法使用。我想尽办法克服困难,在有网络的时候就倍加珍惜,加班工作一直到深夜,甚至通宵达旦收集整理各种教育宣传资料和图画。然后再到学生和老师中去,认真调研,在宣传图案的内容、色彩及整体风格设计方面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终于设计完成了近百幅教育宣传画。看到学校焕然一新的面貌,我由衷地感到欣慰。

2016年春期,我被抽调到阿坝县教育局组织撰写了《阿坝县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期间我还参与了教师编制及教师使用情况的调研。我和同事一起冒着狂风暴雪,艰难地跑遍了阿坝县21个乡镇场26所学校,进行了多次调研,终于完成了《阿坝县教师编制及教师使用情况的调研报告》,为阿坝县今后的教育发展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为积极促进藏区教育发展,我在向罗江教育局汇报工作的同时也反映了藏区学校到内地考察学习的愿望和缺少教学电脑的实际困难。在我的联系和助推下,2015年5月,阿坝县城关二小15名教师来到罗江,先后到四所学校进行考察学习。主客双方围绕就学校发展,从教育、教学管理,班级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广泛探讨,并展望了教育发展前景。考察交流期间,罗江教育局赠予了阿坝县城关二小六台教师办公用笔记本电脑。城关二小也馈赠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礼物——唐卡,以见证深厚的友谊,这次学习交流为罗阿两地未来教育的发展开创了崭新的局面。

两年的援藏光阴倏然离去,我怀念藏区的高原蓝天,珍视援藏生活的每一天。如果可以,我希望能再次踏上高原土地,为藏区教育发展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作者系罗江区鄢家初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