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助越西——我无悔的选择

发布时间: 2020-11-18 点击数量: 作者:唐浩文 来源:

时光荏苒,岁月不居,两年多的援彝结束了。一路上,既有初到岗位时的迷茫,也有转角之后的豁然开朗;既有对远方亲友的牵挂不舍,也有刹那间的灵魂触动。工作环境、生活条件的艰辛不易,与辛勤付出时的充实喜悦共同交织在一起,就像繁星点燃了夜幕,让我的援彝生活精彩纷呈。在凉山州越西县这个第二故乡,我走近彝族同胞,与他们以亲人相称,不知不觉从“异乡客”变成了“主人家”。

犹记得2016年9月中旬,我响应旌阳区对口支援彝区精准扶贫的号召,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父老乡亲的嘱咐,怀着为深度贫困地区奉献的决心,毅然舍弃了原来熟悉的工作和陪伴家人的机会,来到了凉山州越西县。

那时候,大儿子才刚满三岁,小的孩子还在妻子的肚子里面。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都说大丈夫四海为家豪情满怀,都说为了援彝工作可以说走就走,说干就干。但是,临别时看见家里老的老、小的小,三岁娃娃拽拉着裤脚,妻子眼泪汪汪,我一个七尺男儿,心里哪能够不牵肠挂肚呢?但是,为了祖国这个大家庭,为了响应总书记关于全民健康的号召,为了缺医少药的少数民族地区能够改变医疗卫生老旧面貌,惟有自己舍小家顾大家,再苦再难都要去承担。说服了妻子,安顿好家庭,打好行囊,我来到了越西县第一人民医院。

越西县境内山高谷深,坡陡崖峭,自然环境十分艰险。由于交通和历史的原因,这里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还相对滞后。经过全面走访调研,我发现全县人口大多分散在高山峡谷间的村落,很多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当这些村民患病后,外出一趟十分不易,而当地村医对常见病和多发病往往是束手无策,缺乏基本的救治能力,因此急切需要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当我来到越西县后,便被这里医疗环境的落后所震惊,而当地的传染性疾病发病率之高更是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我所在的县第一人民医院是主要的医疗救治和卫生援助单位,病人流量大,接触的风险高。困难明显比想象中大得多,在危险困难面前,医者的本能让我没有退缩,而是以积极的态度,用最短的时间及时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争取尽快进入角色。

2017年3月,到越西刚刚半年的我突然接到家人电话,说是妻子提前生产。我来不及多想,匆忙间便请完假到了火车站,却只买到一张无座票,就这样整整在火车上站了一个通宵回到家。在家呆了短短十来天,还没来得及多看两眼怀中的孩子,我又回到了越西县。

那年冬季德阳的流感来势凶猛,家里两个孩子都被感染、发高烧,体温升至40℃。接到妻子电话告知的时候,那一刻我多么希望生病的是自己。妻子独自一人带着两个孩子去医院检查治疗,挂号、排队候诊、抽血化验、取药、打针,等一切事情办好出了医院,已经是下午了,错过了吃午饭的时间。晚上,生病的大儿子说想爸爸了,妻子抱着俩孩子在手机上跟我视频通话,没有说上两句话,妻子就哭了。看着屏幕中妻子憔悴的脸、孩子发烧的病容,那时,我心里真是非常非常难受!强忍着眼眶里的泪水安慰妻子,我说回家后一定要多多表现表现,把她们照顾好,让家人不再为这些事情流泪。

通过一段时间的走访调研,我发现医院的中医科室并没有开设骨伤科,很多这类患者得不到救治。结合这一情况和自身所学,我牵头成立了骨伤科,并通过开设骨科专家门诊,加强医院骨伤科临床工作,接诊所有门诊骨伤患者。在发挥自身所学特长的同时,我还积极为科室医生做教学指导和临床示范,手把手教读X片、CT、MRI片。在医疗过程中突出骨伤特色,发挥优势,治疗常见病多发病和部分疑难杂症,如部分骨折的中医保守治疗、关节脱位的手法复位、痛风性关节炎、软组织损伤等,诊疗病例种类明显增多,门诊量明显增加。

有一天,我突然接到徒弟的电话,他遇到一名锁骨骨折的患者,不敢手术。我不断为他打气:“你尽管放手去做,我就在你旁边和你一起”。他就这样开始了类似手术的第一次主刀。整台手术从麻醉、消毒,切开皮肤、皮下组织、骨膜,清除骨折端血肿及软组织,在塑形后,用钢板固定并缝合修复韧带……每到关键环节,我都会格外留意并做相应提醒。近一个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当时真的不敢相信,既紧张又兴奋。”回想当时得知自己要主刀的情景,徒弟说:“以前看唐老师流利地做手术,我曾想如果我做主刀会怎样,没想到这机会突然就摆在了我面前。”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严格遵守工作纪律,并且严格要求徒弟,手把手教操作,反复进行教学示范。徒弟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提升,动手能力得到增强,使他们的职业观、医学观、服务观、价值观得到了正确引导,能主动学习、主动提问、主动作为,促进了他们对骨伤科专业的了解和激发了学技术、学知识的热情。一年来,徒弟的诊疗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能够对一般常见病、多发病进行独立诊疗,对疾病的转归和疑难重症的认识能力也有了提高,不盲目转诊,并且在治疗过程中结合当地特色还能达至更好的疗效。

一天下班后,在回援彝指挥部的路上,突然耳边传来小孩大声哭泣的声音。寻着声音望去,我看见一位父亲模样的人正拉着一个1岁多的小女孩的手。小女孩哭闹不止,怎么哄她逗她都不管用,被牵拉的手一直下垂、半弯曲、不敢摆动,只要一动小女孩哭闹的声音立马加重。我凭医生的本能和职业习惯,立即反应出小女孩是出现了桡骨小头半脱位的情况。略作思考,我走上前去和已经满头大汗的父亲说明自己的身份,并请求家长同意能否让自己检查一下小女孩的患肢。他微微一愣,显然有些犹豫,但还是同意了。经过仔细检查小女孩的胳膊,我诊断出确实是典型的桡骨小头半脱位。征得家长同意后,我用专业手法复位,迅速纠正了脱位。小女孩甩了甩手,发现可以自主活动,也不再哭闹了。小女孩的父亲这才露出惊喜的神情,一个劲儿地向我道谢。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可不分是上班还是下班,在物资匮乏、条件艰苦的越西,我日益感到援彝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在越西县工作的时间越长,我越发觉得这里的人们不但是缺医少药,也缺乏医疗卫生知识和健康生活观念。我在这里的每一天都要争取多为当地同胞多做点事情,用自己的医疗技术最大限度地服务越西人民,这才能体现舍小家顾大家的真正意义。我和一同到越西帮扶的同仁们常常感叹,两年多的时间好短,我们一批又一批的卫计援彝干部将不负使命,在越西大地播撒一颗又一颗充满希望的健康之种!

(作者系旌阳区中医院医务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