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援彝全心全意做好传帮带
时间过得真快,一年转眼即逝。在这一年里,可谓是渡过了酸、甜、苦、辣、咸的五味人生。过往情节,如一幕幕黑白电影镜头定格在脑海中,让人难以忘怀。
2018年1月初,在温江援彝培训会期间,大家就已经感觉到了压力大、困难多、任务重,培训结束后当即有人在微信群里说“又一次失眠了”。平时生活在较发达的城市圈,突然要去陌生的、偏远的、经济欠发达的彝区,生活习不习惯?工作如何开展?怎么与受援单位的领导和职工和睦相处?怎么去提高医疗技术水平?怎么去发展科室业务?虽然这已是我第二次接受对口支援任务,但眼前的一切都是未知数,彷徨与迷茫占满了我的脑海……
我支援的是越西县上普雄中心卫生院,挂职副院长。记得刚去的那天是1月10日,虽然是寒冬腊月,但依然艳阳高照,晒得人皮肤发烫。途经中所、书古卫生院和越西县第二人民医院,行程40余公里。一路上山高、坡陡、弯急、沟深,一面靠高山,一面临悬崖,汽车在崎岖的山路上七扭八拐、尘土遮天,时速不到20公里,行驶约两个小时才到达目的地。五个月后终于建成沥青大路,我们才知这是离越西县城最偏远、条件最艰苦的卫生院。
下车后,我和同行的陈祖明老师把行李放在车旁,抬眼一看,迎接我们的是散落一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我们暗自思忖:这就是要生活和工作一年的地方吗?来不及再多想,院长亲自把我们迎到食堂,叫我们先烤烤火,说二楼的宿舍正在打扫。不多时,我们也开始和木洛衣坡、贾长青两位院长,还有罗古比三、唐勇、李真瓦体等老师一起劳动,扫灰尘,糊墙纸,堵窗洞。院长说准备安玻璃、买窗帘时被我婉言谢绝,我告诉他能省就省,一定不多花他们一分钱。我们就地取材,因陋就简,到药房找来纸箱,按窗框的大小裁剪,并用报纸贴在玻璃上,既堵风遮光又节约支出。
第一天上班时病人很少,我和陈老师一大早便开始打扫宿舍外的阳台、办公室以及食堂的清洁卫生。这对他们也是一种启发,到第三次驻点的时候,他们正在进行全民体检,村里的小孩把生活垃圾扔得到处都是,下班后医院职工马上把诊室、走道及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现在,随时都呈现出明亮、整洁的优美环境。
高海拔的上普雄,离天更近,夏天烈日高照,艳阳似火,直烤在漏光的铁皮顶旱厕。每当上厕所时,一股热浪夹杂着臭味扑鼻而来,让人恶心得头发晕,雨天又得打伞上厕所。苍蝇满天飞,每当吃饭的时候,苍蝇就超低空飞行,随时在饭菜上起降。肠胃功能不佳的我,每次都得经历3-4天的腹痛腹泄,几元钱的黄连素还真管用,服药几天后就有了抵抗和免疫力。
在卫生院工作的前一周,我从微信群了解到,各乡镇卫生院情况都差不多,环境脏乱差,物资要啥没啥,给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不便。大家讨论了一番,得出结论:我们只有静下心来,入乡随俗,主动融入受援单位,尊重当地民风民俗,同时慢慢帮助他们改变不良习惯,才能战胜重重困难。
最难忘、最寂寞的是4月30日和5月1日这两天夜晚。下班后大家都过节去了,人去楼空。平时热闹的食堂里连一张小方桌都坐不满,饭后人散,四周一下子变得死寂,在这个不熟悉的小山村,陪你说说话的人都没了。夜幕降临后,更显得万籁俱静,整个卫生院静得连自己的呼吸与心跳都能听见,寂寞和孤单阵阵袭来。我只有想方设法转移注意力,时而整理资料,时而看看书,拿出手机在微信上和家人聊聊天,终于使自己内心得以平静。
还有一次下乡入户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天饭后刚躺下,毛院长叫我下乡去,下午1点50分出发,去南边的永胜村(也是孙院长挂第一书记的村寨),直线距离不到1公里。我们顺着场镇往下走,在通往越西的公路上,不时有上山的大货车,冒着黑烟、喷出热气,朝你身边驶过。路面低洼处积满了黄泥水,轮子碾过,泥浆飞溅,只有跑步躲闪。阳光强烈,不多时汗水就浸透了全身。我们翻山越岭,走了几公里后,终于见到一户人家,开始向村民宣传艾滋病的危害性、传染源、传染途径及预防措施。我们上坡下坎,又走了不知多远,才又见到两三户人家。田间地头、房前屋后,只要有人我们都会向他们讲解,他们对艾滋病的知晓率很低,政府想了很多办法都不奏效,必须德不厌其烦地宣传开导。我们沿路返回,到了另一个村,又不厌其烦地向村民宣传讲解。傍晚,一片乌云悄然而至,紧接着就是暴雨袭来。我们只有在村民的屋檐下避雨,风雨相伴,周身湿漉漉的。半小时后,来到不远处贾院长老丈人家。他们见来客人了,用他们特有的方式招待客人,开了一箱啤酒,边聊天边敬酒,大盘乳猪肉香灌鼻,入嘴可口。回医院的路上寒意渐起,我不禁感叹今天的经历是我这辈子都不曾有过的。
我利用非驻点时间,经过几个月的努力,易稿数十次,终于编写出了数万字的《西药手册》,结束了当地跑药房、看说明、开处方的历史。此外,还编制了越西县上普雄中心卫生院《十八项最新医疗核心制度手册》,使医院的医疗行为有章可循。当时与德阳的一家广告公司联系印刷时,听说是送去彝区的,老板很爽快地承诺免费印刷。
在第二阶段驻点期间,限于卫生院的条件,我们借用民族学校的教室,为卫生院职工进行了“成人徒手心肺复苏”教学及实战演练,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强化了心肺复苏的专业知识。
在传帮带过程中,自己亲自问诊、查体及操作,并通过实习教学逐一讲解。一开始,他们跟不上节奏,眼睛里满是迷茫之色。为想办法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我在教学过程中有时以Word文档的方式,不用长篇大论,取其精华,尽量简短,便于记忆;有时则以PPT的形式,图文并茂,形象生动;有时以趣味速记法,把需要掌握的知识点用朗朗上口、贴近生活的方式植入他们脑中,变换着花样来达到好学、易记、用得上的目的。天气寒冷时,大家围着火炉学;天气晴朗时,在室外晒着太阳学,有时还利用晚饭后散步的途中讲,使他们觉得学习不再那么枯燥无味。我帮助他们设计了入院证和建病历模板,记得有一次给徒弟修改病历,晚饭后从5点一直工作到10点过,最后他说了句,这么多年来,还没人给他这么认真地修改过病历,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记得在讲失眠的中医治疗过程中,徒弟们上手特别慢,知识点很难记住。我通过脏腑、经络、三焦、卫气营血辨证,打乱书本上的顺序,结合中基、中诊的知识,然后再记每个证型开头的一个字,终于他们恍然大悟,很快便记住了。
一年来,除了医院管理及日常科室业务外,我还帮助医院发展了中医科,建立了中药房,扩展了为患者治疗的手段,设计了中药柜防潮防霉变脚架。按省上的要求,我超额完成了远程教学23次,业务培训及授课14次33学时,开展了新技术新项目4项,病例点评24例,教学查房及住院诊疗指导18次,教学操作、讲解、点评18次,疑难病例讨论及讲解12次,门诊诊疗指导12个工作日82人次,分别对徒弟进行了每季度考核一次,其中一名徒弟取得了助理执业医师资格。
“传帮带”工程为当地的医务工作者传授了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理念,帮他们建立起了各种规章制度,带领他们走上从医正轨,真正为当地打造出了一支愿承担、有能力、可支撑、带不走的本地卫生人才队伍。
(作者系旌阳区中医院康复综合治疗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