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总工会在市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开幕式上的发言

发布时间: 2013-02-20 点击数量: 作者:研究室 来源:

 

关于缓解中小企业用工难的建议

德阳市总工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市中小企业在蓬勃发展的同时,用工需求增大。但招工难、留人难以及用工不规范等问题日益凸显,影响了企业规模扩张和效益的提高,也损害了职工的合法权益。为摸清我市中小企业用工情况,找出合适的对策,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较快发展,市总工会深入到有关企业就全市中小企业用工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中小企业用工现状

德阳全市中小企业1.6万余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0%,是德阳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生力军。从业人员40余万,占全市就业人员的85%,对解决我市就业至关重要。

同时,我市城乡劳动力存量丰富,需要就业或转移就业的存量大。特别是中江县,历来均是四川省劳务输出大县,常年劳务输出人数在40万人以上。但同时又存在企业招工难、留人难与部分求职者就业难并存的现象。

1.企业用工需求难满足。从总量上看,我市劳动力资源存量丰富,但符合企业可用要求的劳动力资源有限。考虑到年龄、地域、技能状况等因素的影响,有效求职群体主要集中在新增劳动力,包括城镇、大中专(职校)毕业生、初高毕业生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复转军人、有就业愿望的失业职工和关停破产企业的待岗职工等。据统计,我市每年企业用工需求总量,主要集中在制造、建筑、商贸流通、餐饮、运输等行业。2012年,在我市春风送岗位大型招聘会上,共有340户用工单位到场,提供就业岗位2.1万余个,岗位涉及制造、建筑、商贸流通、餐饮、运输等16个行业、113个工种(专业)。2万余人进场应聘,实际8645人现场与用工单位达成意向性协议。签约结果表明,岗位空缺较大,部分企业存在招工难问题。

2.部分企业呈现留人难。一方面,企业招工难,另一方面,企业留人也难,部分企业处于常年招工却常年缺工的境况。调查结果显示,员工流失率高,调查企业中员工平均年流失率约为30%,个别企业甚至超过50%。同时,流失的不仅是简单操作岗位工人,流失人员也逐步向熟练技工、关键岗位上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蔓延。我市部分中小企业成为了这部分人获取经验后跳槽的跳板。员工的高流失率和短期化现象,越来越频繁的员工流动,让企业留住有识之士的难度越来越大。也致使部分企业无法建立起业务熟练、技能精湛、管理规范的队伍,而依附其上的产品质量、企业健康发展、企业文化则更无从谈起。

3.部分人群求职难。我们从现场招聘会了解的情况看,求职难的主要人员包括:新增劳动力,年龄偏大人员,以及岗位、工种不对口人员。此外,部分企业因待遇低、社保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问题也造成部分求职者不愿就低就业。

、问题的原因分析

1.从求职者角度分析。劳动者求职择业观念发生转变,新生代与老一代的职业追求不同。现在,很多新生代包括新生代农民工,特别是90后,在注重薪酬的同时,更看重企业是否有足够实力为求职者提供相对稳定的工作、良好的福利待遇、较好的发展平台和培训晋升的机会等。

从业者知识水平、技能素质普遍不高,就业结构性问题,与企业用工需求难以匹配。求职者文化水平低,很难满足企业需要,在我市可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登记失业人员中,普遍文化程度较低。求职者的专业与企业岗位要求差异较大,我市目前拥有技能型人才,多集中于车电焊等传统专业,新兴产业发展所需的物流、电子等技能人才较少。这种状况,很难满足我市产业升级、经济结构调整及企业对劳动力的知识水平和技能素质需要。

求职者的来源结构单一,难于有效实现就业供求关系较好平衡。近年来,市总工会等部门多次举办春风送岗位招聘会,每次招聘岗位多,但真正与用工企业签约的少。原因主要是,高校毕业生、职校毕业生和外来务工人员逐渐减少。而农村劳动力中一部分外出务工者受传统思想影响,不愿离土离乡。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尚未发生根本性转变,普遍受世俗影响较大,认为上了大学在市内企业打工拉不下脸,抹不开面子,就职于企业的积极性不高。近年来,我市许多学生在院校毕业后,都到了南方发达地区,孔雀东南飞现象依然突出。

2.从企业角度分析

企业工资水平低、福利待遇不高难于吸引求职者。普遍来说,中小企业的盈利水平较低,给工人定的工资标准普遍较低,企业资金运转困难时,有的企业不能按时发放工资。一些中小企业因为诸多原因,没有为职工办理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有的企业甚至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职工的福利待遇得不到最基本的保障,难以吸引较多求职者。

员工劳动强度大、收入稳定性差难于稳定职工队伍。我市中小企业大多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多实行计件工资制,计件标准高,工人为了多收入,不得不被动加班加点。同时受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往往呈现:企业订单多时职工挣得多,企业订单少时职工挣得少,没有订单时则拿不到钱。调查中还了解到,当前部分企业为留住职工,明知利润极低的订单也接,造成了职工的收入难以持续稳定增长,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就很难保证。

企业用工不规范、追求短期效益最大化侵犯职工利益。一些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的机械制造、服装加工、建筑、餐饮等企业,心态上就有专门使用劳动者的最佳年龄,一旦过了黄金年龄,往往就想法设法地解除劳动关系。一些技能要求不高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降低成本,不讲诚信,先以高薪为名招聘工人,招到工人后,打起试用期的主意,试用期极低工资且滥用试用期,试用期结束后,又以不合格为名解除了的关系。这种企业片面最求短期效益最大化的做法,使企业陷入忙时拼命招人,闲时拼命裁人的怪圈,让员工失去归宿感,员工流失率居高不下。

、对策与建议

目前我市的企业用工问题已经从影响企业生产的微观层面向影响投资环境和对外竞争力的宏观层面发展,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除国家在财政、收入、金融、项目等宏观政策支持,积极改善中小企业发展生态环境外,我们从工会角度提出以下建议。

1.做好衔接工作,力求实现劳资双方共赢。做好招工留工两篇文章,争取劳动力供求有效对接和更趋平衡。要积极发挥工会等部门在招工中的作用,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活动,围绕双方需求为用工企业和求职者搭建供需交流平台。组织企业到外地招工,以缓解企业用工紧张局面,缓解求职者难的境地。

2.督导企业改善条件,增强用工的吸引力。用工企业要视发展状况,适时提高职工工资等福利待遇,要将职工的工资与在企业工作时间的长短挂钩,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责任感。要不断优化用工环境,努力改善住宿条件和适时提高职工伙食标准,大力改善职工文化生活单调的状况,确保企业员工进得来、干得好、留得住,切实增强企业对员工的吸引力,支撑企业的长期健康持续发展。

3.落实就业政策,关心困难职工生产生活。工会等部门要继续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再就业扶持政策,在增加就业岗位、开展就业培训、完善就业服务政策、保障改制企业职工就业相对稳定、支持失业职工自谋职业、帮助困难职工再就业等方面,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并健全促进就业的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关心困难职工,继续开展扶贫帮困送温暖活动,扩大社会救助覆盖面,尽量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

4.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工会要适时监督企业合理调整劳资分配比例,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工资,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切实解决拖欠、克扣工资和加班加点不加工资问题。要督促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着重解决企业增效与职工增资不同步问题,逐步提高职工收入水平。进一步推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适当提高保障水平,让更多的职工享受社会保险待遇。对进城务工人员要落实同等国民待遇,使他们真正得到实惠。要支持工会做好职工医疗互助保障工作,多渠道减轻患病职工尤其是患大病职工的个人医疗费用负担,更好地发挥职工医疗互助作为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补充作用。

5.健全劳动关系协调制度,加大法律监督力度。要坚持和完善保障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的政策法规,积极创造条件,推进职工权益保障的地方立法工作。健全和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力量,督促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订立和切实履行劳动合同,依法开展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维权工作,坚决防止和纠正各种损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做法。工会组织和相关部门,每年要组织开展一次以规范劳动用工和工资待遇、落实劳动安全措施为重点,以推动建立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的劳动执法的监督检查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

6做好职工维权服务工作,切实维护职工权益。针对中小企业不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不购买社会保险、不支付加班费以及随意解除劳动关系而不支付经济补偿金等不规范用工现象,工会律师团要主动开展对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维权工作,通过维权个案的威慑力量和法律法规的教育宣传作用,使用工单位规范用工,减少侵犯职工合法权益案件的发生。

7.加大法律宣传力度,增强劳资双方法律意识。要通过各种宣传渠道,深入到中小企业开展对《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工会法》、《职工代表大会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创新学习宣传形式,广泛开展生动活泼、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法律宣传活动,把法律知识送到企业、送到职工手上,推动广大职工和企业学法守法用法,促进企业依法用工和职工法律素质和维权意识的增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