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进来、走出去”塑造经济发展新优势 ——市政协委员助力我市开放性经济高质量发展
9月29日,市政协召开“发挥德阳经开区载体作用 推动德阳开放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议。会上,德阳经开区通报了依托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对外开放平台推进开放型经济发展情况,市商务局通报了全市开放型经济发展有关情况。市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外事委代表课题组发言后,委员们直奔主题,提出了具有前瞻性和建设性的意见建议。
现将委员发言摘登如下:
市政协民族宗教和港澳台侨外事委员会主任陈昌礼代表市政协课题组发言:建议一是大力建设开放平台,夯实开放型经济发展基础。发挥德阳经开区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自贸区协同改革先行区、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等国家级平台作用,加快推进铁路货运海关监管作业场所等对外开放设施建设。统筹构建以成都港为主、德阳港为辅的“两港一体化”运营模式,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成本共投,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二是大力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顺势发展。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发展规划,引进国内外高端制造业龙头企业和培育本地优质企业,完善上下游产业链配套建设,支持其做大做强。加大对加工贸易和服务贸易的扶持力度,推动贸易方式转型升级提高其贸易进出口占比。三是大力开拓新兴市场,稳步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积极开拓非洲、拉美等更多新兴市场。充分利用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的物流集群优势,为企业降本增效。通过签证便利化、财政奖励、住房补贴等措施,吸引国外高端人才来德。四是大力发展跨境电商,促进外贸新业态创新发展。支持跨境电商企业向物流港集聚,为企业提供金融、物流、信息统计、企业辅导、品牌运营等“一站式”服务。加强对跨境电商企业的政策支持与整体减负。推广跨境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应用,进一步整合报关、退税、物流、结算等服务,提高整体效率。五是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走出去”的支撑保障。建立企业与政府的高效沟通机制,设立在线反馈平台或热线。制定外贸企业专属金融服务方案,加大对民营企业境外投资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加强与国际行业展会、中字头行业协会、咨询公司和其他中介机构的合作。
市政协委员,市科技局副局长刘高阳:建议一是壮大外向型经济装备制造业产业规模。高标准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德阳协同改革先行区,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着力提升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加快外向型经济产业平台建设,吸引更多外向型企业落户园区,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推进清洁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外向型结构调整,增强优势产业国际竞争力。发挥龙头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带动作用,探索投、建、管、运等环节合作机制,加快推动我市装备制造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去”。二是提升外向型经济装备制造业创新能力。制定装备制造业技术攻关清单。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合作,加速产品研发,提升装备制造业整体水平。加快推进智改数转,实现传统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三是加快外向型经济装备制造业企业培育。发挥德阳清洁能源装备制造领域优势,带动企业“抱团出海”拓市场、抢订单。培育“专精特新”中小外贸企业,精准招引补链延链目标企业落地,建立稳定的供应链关系,形成企业集群。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有机融合,深耕工程、服务等高附加值产业环节,更好地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市政协委员,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成本管理专员顾康:建议一是建议夯实优势产业基础,补齐产业结构短板,聚焦双向发力。充分利用德阳在清洁能源、工程机械、医药和农林等领域的产业优势,打造创新产业集群体系。推动主城楼宇经济、现代服务业、服务贸易和城市工业协同发展布局一批高端消费品进口业态。促进优势产业开放合作。支持企业积极开展国际品牌和先进技术并购。二是强化平台支撑,深化德阳“智造 +服务”双向融合。围绕园区平台提档升级和赋能扩容,不断提升开放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做强特色产业,拓展特殊监管区功能,打造综合性国际合作交流平台,不断拓展德阳国际经贸合作范围和影响力。三是创新开放型业态模式,推进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建设“内外贸一体化”“区域消费中心”等为主要抓手,通过新业态新模式,推动德阳开放型经济加速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运营跨境电商选品中心、跨境电商出口监管仓,打造德阳数字贸易服务平台。加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品牌建设。四是优化开放环境,提升服务效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优化政策、服务、人文环境,形成具有法治、科学高效服务的比较优势。优化营商环境,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开展特色护航服务。
市政协委员、什邡市侨联主席钟澎俊:建议一是找准定位,强化国际交往工作的统筹协调。立足于作为四川省开放发展示范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定位,有效整合全市经贸、科技、人文、教育、卫生、体育等各方面对外交往活动的渠道资源,服务于全市发展大局。二是充分利用友城平台对标找差,推进友城工作增量提质。三是加大对外宣传,增强全社会开放合作意识,打造对外交往品牌特色。继续打造和利用好“雪茄节”“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酒博会”等品牌。探索尝试打造一批新的具有地域特点、彰显历史文化特色的交流项目。四是强化服务,为扩大民间对外交往创造有利条件。践行“外事惠民”的理念,创新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学习江苏昆山等地园区快捷入驻一站式服务经验做法。五是建设政治过硬、素质过硬的干部队伍,提高我市国际交往工作水平。六是建立联席工作机制,以侨为“桥”,加强联络联谊,助推外资招引工作。七是加大对本土出口企业的扶持力度,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优化产品结构,研发优势突出、技术领先、附加值高的出口产品,组织企业参加“一带一路华商峰会”和涉侨、涉外大型行业、经贸展会,提升国际竞争力。充分挖掘海外资源,加强与著名跨国企业的联系。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
市政协委员、益海(广汉)粮油饲料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显清:建议一是通过提供税收减免、资金补助、土地优惠等政策,鼓励龙头企业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强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设立联合实验室和创新中心。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促进创新成果的产业化。二是推动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加强金融人才培养和引进。三是推行电子化申报和无纸化通关,针对特殊货物设立“绿色通道”,建立通关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通关数据实时共享和全程可追溯。引进国际标准的物流设备(如冷链等)和技术,设立高科技设备专用通关渠道。与国际口岸建立合作机制,引入国内外适用的先进的管理经验。四是设立开放型经济法律服务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和纠纷解决服务。通过法律研讨会和培训,增强政府和企业对新法规的理解和适应能力。
市委党校讲师朱颖秋:建议一是做大做强特色现代物流。以蓉欧冷链运营中心为载体,发展多种冷链物流服务。发展进口棕榈油、橡胶、粮食(木薯粉、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板材、铝锭、建材、矿石(粉)等大宗货物物流。优化物流供应链管理,构建产品溯源体系,搭建全程监控平台,提高港口物流尤其是冷链物流服务效率和质量。探索与成都共同设立现代物流业战略投融资产业基金。二是加快发展国际贸易。持续加强向国、省有关部门汇报争取,给予德阳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报更多支持。鼓励引进或组建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支持发展对外贸易公共服务平台。三是大力培育临港制造。探索将全市适港制造产业向物流港集中布局。引导我市相关装备制造企业、粮食加工企业等在临港制造产业园落地。引导在保罗(西南)大健康供应链产业基地集中布局西部最大的中药材深加工和出口基地。
(市政协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