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防治措施的建议
何清、何苏、向廷敏、金文霞等
近年来,未成年人心理健康发展正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中提到,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从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和共青团中央国际联络部2023年3月发布的《中国青年发展报告》来看,全国有3000万名17岁以下的青少年和儿童受到心理问题困扰。中小学生焦虑、自伤等心理问题频发,抑郁症检出率呈现低龄化趋势。
一、广汉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就诊情况
2023年,我市开设有心身科及心理健康门诊的医疗机构接诊6-18岁青少年1500余人次,当前全市休学人数32人,其中明确因心理问题休学的有11人。心理健康问题如果不能及时介入治疗,会造成青少年学习无动力、对真实世界无兴趣、社交无能力、对生命价值无感受的“四无状态”,严重的话会危及自身健康,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我市医疗机构接诊、120急救出诊因心理健康问题出现意外事故的青少年(包含小学、初高中、大学)6人。在治疗过程中发现,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防治工作存在以下特点:
一是对全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情况掌握度不足。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隐匿性较强,如部分隐匿型抑郁症的青少年会养成回避真实情绪的习惯,或者一直否定自己的真实情绪,在未出现严重症状反映出的情况下,学校、家庭不能及时发现,前往医疗机构就诊人员大部分已处于中度、重度抑郁或焦虑,实际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数远高于发现人数。目前没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调查反映我市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整体情况。
二是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工作机制尚未建立。目前我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防治工作处于各部门根据工作职责自行开展工作的阶段,市教体局开展心理健康宣传工作,相关医疗机构心身科接诊青少年病患,市妇联开展社区宣传讲座等,没有构建政府牵头、教育行政部门主责,同时多部门协作、系统治理的格局。
三是青少年心理健康诊治力量有待加强。按照国家、省关于校园心理健康室设置要求,所有学校要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兼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取得相关资格证书,定期接受专业培训。但我市仅有9所中小学中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上岗资格证书A证2人,B证4人,C证12人。此外,我市医疗机构临床心理治疗师人数仅12人,精神科医师数量28人,大部分精神科医生力量投入在重精患者诊治中,未开展青少年心理健康诊治亚专科建设。
二、工作建议
基于上述情况,现对进一步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防治措施建议如下:
一是健全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问题防治工作机制。明确以教体局牵头,财政、卫健、民政、妇联、团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防治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校园心理健康筛查制度、预警制度、定期回访制度、危机干预与转介工作机制。根据教体局安排部署,各中小学履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职责。争取财政支持,在每年的中小学常规体检工作中增加心理健康服务经费,积极推进学校心理辅导室规范化建设。
二是开展全覆盖中小学生心理状况筛查工作。以学期为单位,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全面评估全体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其中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习困难等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情况,着力做好因学业压力、同学关系、家庭原因等产生心理问题学生的排摸干预工作,努力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干预。对排摸过程中发现的心理高危学生,做到一人一档,及时与家长做好沟通,制定相应的干预方案,实行动态跟踪,并全程保密,维护学生的权益。对已发现的有重大心理安全隐患并超出学校工作或能力范围的学生,在与家长充分沟通之后,及时将孩子转介到相应专业机构进行诊断治疗。
三是完善医校协同机制。针对学校心理咨询室专业医疗资源短缺、对于在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处理能力不强的问题。因此,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加强医校合作。一方面,开设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医院和科室,开展面向学校重点人群的健康教育,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专科全覆盖;另一方面,在卫生副校长的基础上,增加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干预、治疗的精神卫生专科医师,争取实现“一校一医”对接,提升学校健康服务水平。
四是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普及。学校内可统筹利用家校互动课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在做好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同时提升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关注度,每学期至少开展 1 次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团委、妇联等部门可在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阵地,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开设家庭心理教育课堂、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等;医疗机构可开通中小学心理健康热线,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健康咨询服务,为家长及学生提供咨询和治疗途径。
(政协广汉市十六届四次全体会议重点提案·主席督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