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志斋说

发布时间: 2024-10-12 点击数量: 作者:【元】虞集 来源:《古文鉴赏辞典》(下),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年版

亦尝观于射乎?正鹄者,射者之所志也。于是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而临之。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求中乎正鹄而已矣。正鹄之不立,则无专一之趣向,则虽有善器强力,茫茫然将安所施哉?况乎㢮焉以嬉,嫚焉以发[1],初无定的,亦不期于必中者,其君子绝之,不与为偶,以其无志也。

善为学者,苟知此说,其亦可以少警矣乎?夫学者之欲至于圣贤,犹射者之求中夫正鹄也。不以圣贤为准的而学者,是不立正鹄而射者也。志无定向,则泛滥茫洋无所底止。其不为妄人者几希!此立志之最先者也。

既有定向,则求所以至之之道焉,尤非有志者不能也。是故从师取友读书穷理,皆求至之事也。于是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必求达吾之欲至而后已。此立志始终不可谕者也。

是故志苟立矣,虽至于圣人可也。昔人有言曰:“有志者,事竟成[2]。”又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3]。”此之谓也。志苟不立,虽细微之事,犹无可成之理,况为学之大乎!昔者夫子以生知天纵之资,其始学也,犹必曰志[4],况吾党小子之至愚极困者乎?其不可不以尚志为至要至急也审矣。

今大司寇之上士浚仪黄君之善教子也,和而有制,严而不离。尝遣济也受业于予。济也请题其斋居以自励,因为书“尚志”二字以赠之。他日暂还其乡,又来求说。援笔书所欲言,不觉其烦也。济也,尚思立志乎哉。


注释:

[1]㢮焉以嬉,嫚焉以发:㢮,同“弛”,放松弓弦;嫚,同“慢”。这里是说射箭者的漫不经心的态度。 [2]有志者,事竟成:语出《后汉书·耿弇传》。 [3]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庄子·达生》引孔子语。 [4]夫子:这里指孔子。生知:不待学而知。《论语·季氏》:“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天纵:上天所使。《论语·子罕》:“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其始学也,犹必曰志:《论语·为政》:“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赏析:

如果说要成就一番大事业,最基本的条件是要“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那么,在迈步之前,还有一个更基本的条件,就是要明确目标。目的定得准,才能走得正,志向定得明确,才能支撑着跋涉者的信念。明代的王守仁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何所底乎?”(《教条示龙场诸生》)

要把“立志”说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弄不好就会成为抽象空洞的说教。

虞集想要说的是为学的立志,然而他没有在开头就展开论述做学问立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他先阐述射箭过程中“正鹄”的必要性。这样的比喻用来说明目的与条件的关系问题,是再恰当、直截、鲜明不过的了。射箭的目的就是要射中目标,没有目标的射箭简直是无法想象的。在射箭的全部过程中,确立目标是最基本最首要的条件,俗语所谓“有的放矢”,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不具备这个先于一切的条件,即使射者准备了好弓好箭,养足了精神力气,练就了正规的身法,箭又能射向何处呢?

这一段文字不多,却说得精简透辟,其中有了“良尔弓,直尔矢,养尔气,畜尔力,正尔身,守尔法”,“挽必圆,视必审,发必决”,“㢮焉以嬉,嫚焉以发”这样几组动态节奏极强的排比和对偶,既对射箭全过程及各阶段的重要性作了简劲生动的概括,又反衬出“正鹄”的必要,使读者莫不对“立志”这个问题留下极深刻的形象的认识。

作者之意不在“射箭”而在“为学”,但“为学”的立志不容易说清楚,“射箭”的立志则较容易表明,因而巧妙地设计了这样一个比喻。具体说来,射箭的志是正鹄,为学的志是以圣贤为准的;向圣贤学习,为学才能走上正途;用心学习,用功学习,才会有好的结果。

接着,作者强调既立志,便要持之以恒,始终不渝地为达到目的而努力。实现志向的全过程中必须始终不忘“志向”,志向是努力的目标,也是努力的支柱。因此,“平居无事之时,此志未尝慢也;应事接物之际,此志未尝乱也;安逸顺适,志不为尚;患难忧戚,志不为慑”。这就更进一层地说明立志的重要性。

文章的第四段,又是在最基本的意义上强调立志,与第一段、第二段之意相同。这种逐层翻进、反复强调的作法,就如同音乐结构中的三段式一般,一咏三叹,再三吟唱,使人对作品的主旋律难以忘怀。这一段作者举例说明立志的“至要至急”。他指出,一个人如果志向明确并矢志不渝的话,就能够达到圣贤们的境界;如果不确立志向,必将一事无成。那些资质超群的天才的贤哲们为学尚且都要立志,何况那些浅陋愚钝的人呢!

虞集的散文多为官场应酬文字,颂扬权贵,倡导理学。本篇亦应人之求而作,但能就立志发表自己的见解,写得相当精简有力。全文引譬喻类,一波三折,节奏层次分明,文笔也很有韵律,且遒劲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