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会馆南华宫

发布时间: 2018-08-30 点击数量: 作者:米运刚 来源:

明末清初,农民领袖张献忠起事入川,建立大西政权,多次战争,川人死亡过半;1647至1650年,明军内部争权夺利,战火不断;1650至1659年,张献忠余部孙可望、刘文秀进入四川,与清军激战;1660至1664年,清军镇压义军,搜捕明军残余分子;1673至1680年清军平西王吴三桂叛乱,攻入四川,平定 “三藩之乱”历时七年。

多次战争被滥杀的百姓众多,大量的百姓避祸流亡到外省,战后又爆发大面积的瘟疫,使得四川人口集聚减少,以温江县为例,“人类几灭,……仅存者范氏、陈氏、卫氏、蒋氏、鄢氏、胡氏数姓而已。顺治十六年(1659年)清查户口,尚仅32户,男31丁,女23口,榛榛莽莽,如天地初劈。”;而简阳,“简州赋役,……明末兵荒为厉,概成旷野,仅存土著14户”。康熙七年,四川巡抚张德地到四川赴任,进入四川,走了广元、顺庆、重庆、泸州、叙州、奉节、永川、璧山、铜梁、定远等州县,“沿途瞻望,举目荆榛,一二孑遗,鹑衣菜色” ,“境内行数十里”,“居民至多者不过数十户,“蜀省有可耕之田,无可耕之民”。于是向康熙皇帝上了一道奏折:“要重振四川天府之美名,惟有招徕移民开垦土地,重建家园,除此似无别的良方上策”。

于是,从清康熙十年(1671年)至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历时105年,开始了大规模的移民入川。

为鼓励外省移民迁移入川,清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

招抚流遗与劝官招民:“其现任文武各官,招抚流民,准量其多寡,加级纪录有差”,“无论各省州县人民,虽册籍有名,而家无恒产,出外佣工度日之人,至于册籍无名而又无家业,流落于彼游手游食之人,准令彼地方查出,汇造册籍,呈报本省督抚,移咨到臣。……一至蜀土,无产而有产,自为良民;在于蜀省,无人而有人,渐填实而增赋税,一举两得,无逾于此”。

对土地垦殖权和户籍权的规定: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以四川民少而荒地多”,特定《入籍四川例》:“凡流寓愿垦荒居住者,将地亩永给为业”;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户部下令“入川人民众多,酌量安插,以一夫一妇为一户,给水田三十亩或旱地五十亩。如有兄弟子侄之成丁者,每丁增给水田十五亩或旱地二十五亩……俱给以照票令其管业”,康熙十年(1671年),“定各省贫民携带妻子入蜀开垦者,准其入籍”。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又定“蜀省流寓之民,有开垦田土,纳粮当差者,应准其子弟在川一体考试,著为例”。

赋税政策:清初定各省垦荒地亩以“三年起科(上缴赋税)”,唯独对四川又实行了例外的优惠,康熙下诏:“准川省招民开垦……其开垦地亩,准令五年起科”。其起科的田地也是由百姓自由申报。

给予牛、种、口粮等经济上的援助:如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览川陕总督岳钟琪奏折后批令:“令其开垦以为生计,……其牛具籽种口粮等项之费,不必另开事例。现今有营田水利捐纳银两敷余之项,存贮在京,著于此内,拨发十万两解川应用。倘有不敷,该督抚再为奏请”。雍正六年(1728年)三月户部规定,给入川开垦人户“每户给银十二两”,助其应急之需。

由于清政府移民政策的倾斜,四川的人口骤增,到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全四川省(包括今重庆市)人口已达1170万人。

据粗略统计,“湖广填四川”期间,各省入川的移民人数超过500万。

这500万填四川的移民主要来自于湖广(今湖北湖南)、广东(今广东和广西)、陕西(包括山西)、江西、福建、云南、贵州、甘肃等省。他们带着各自的亲人带着各自的乡音习俗来到了完全陌生的地方生产生活。

他们这些不同的风俗不同的习惯又不可能相互认可融合,自然就出现了矛盾分歧,甚至将矛盾分歧无限扩大,产生家族之间的械斗甚至战争。

为了保护各自移民的利益,就需要各自移民抱成团。平常,大家分别居住在乡间,遇到乡镇集会时,大家纷纷赶集,集市上相遇原来的老乡,“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生产劳动的艰辛,完全不熟悉的环境,与其他省的新邻里的矛盾、误会等等,就要倾吐,可是,街边巷尾不可能详细交谈,这就需要有一个场所。     

广东人地处南海,经常见外番人(如占据澳门的葡萄牙人,在澳门以及广东其他地方修建永久性馆舍,供来来往往的葡萄牙人居住休歇)。他们觉得,到了四川,为什么不可以照葡萄牙人的样子在四川各州县及乡镇,同乡多而又分散的地方,修建这种馆舍,让移民至此又永远不可能再回故乡的老乡,有一个休歇和相互倾吐衷肠的地方?于是,他们就集资(或者富户出资)修建这种馆舍。

广东,在中华南方(华南),于是,就将所修建的馆舍命名为南华宫。

一处修建,百处效仿,成都而重庆而顺庆而绵州而雅州而各州各县各乡镇,遍及全川;广东首创,他省也就纷纷模仿,福建、湖广、江西、陕西,都开始修建。

只不过,他省修建的馆舍名称也就各异,如湖广人修建的大多命名为禹王宫,福建人修建的大多叫建福宫或者天后宫,陕西人修建的叫陕西馆,江西人修建的叫江西馆等等。

会馆如雨后春笋,数年之间就遍及全川。从此,各省移民在远离故土的四川新住地,也就有了如家一般的场所了。同乡人到了各自的会馆,见到的是故乡风物,听到的是乡音乡语,接触到的,都是故旧亲朋,其乐融融。

德阳地处四川省西北部,紧靠成都,移民文化与省府成都相近。德阳各自会馆应有尽有。特别是南街的南华宫,规模最为宏大,设施最为齐全。

南华宫,位于今天德阳市南街66号。这座会馆占地面积五亩余,会馆门口建一戏台,一米四五高,正厅正中塑有南华真人像,很是和蔼慈祥。南华真人即庄子,庄子姓庄名周,生于春秋时期,是老子道家学派的主要传承者。道家学派到了东汉末,由张道陵等人将其发展成为道教。道教,以老庄思想为基础,以老子为道教最高神即太上老君,以庄子为中下层神仙领袖,即南华真人,其著作《庄子》被奉为道教经典《南华经》。传说庄子生活在中国南方,所以,华南的百姓就以庄子这么一个大学问家大神灵作为自己的保护神。

广东广西移民们,便经常在进城办事之余,昔日的亲戚邻居,三三两两就聚在南华宫,拉家常、问寒暖、谈农事、聊生活。

我听过一个关于南华宫解决纠纷的故事。

乾隆年间,一个暮春的上午,正是德阳县逢场的日子,一群汉子怒气冲冲地进入了南华宫。

这伙人来自德阳县北门外黄许镇,全部是广东移民,大多姓陈。他们的爷爷辈移民来到四川德阳黄许镇,已经三四代人了,生活在一个名叫海圣寺的地方。海圣寺这里,还聚集着湖广、陕西移民,其中,湖广移民最多,大多姓杨。

海圣寺这个地方,属于丘陵,水源匮乏,水稻田就只靠山坡上几口堰塘存集到的头年的雨水来灌溉。堰塘少,水量也十分有限,到了暮春水稻栽插时节,往往很多田都无风灌溉五分栽插稻秧。

农民,靠的就是田地庄稼,小春小麦,大春水稻。水稻种植就必须要有水,而黄许镇海圣寺丘陵,缺的就是水。如果这些水稻田是一家或者一族人的还好办。而海圣寺这里,居住的不仅不是一家一族,而且是不同省的移民,杨姓是湖广移民,陈姓是广东移民,这自然就不可能相互谦让了。

南华宫执事张大哥听明了原委:广东陈姓的田在上方,自然就先得到堰塘的水,稻秧也就先栽插下去。可是,在下方的杨姓的稻田由于水源不足,稻秧的栽插受到了影响。农民,一年的收成主要就靠一季水稻,如果耽误了农时,这一年,岂不就一点收成也没有了?于是,杨姓人家就暗暗将上方陈姓的田挖了缺,水,自然就流到了下面杨姓人家的田里。

这下,事情就复杂了,上面陈姓田里,水干涸了,稻秧渐渐干死了。陈姓人家自然不依,找到杨姓人家讲理。

“你们为什么要挖开我们的田缺?”

“我们没有水灌溉没法栽插稻秧!”

“你们栽插了稻秧,却把我们的稻秧干死了!”

“我们不栽插稻秧,我们陈姓人家都不能栽插水稻,不是都要饿死?”

“你们栽插了稻秧,把我们田里的水放了,我们的稻秧干死了,我们不是也要饿死?”

“反正,那堰塘又不是你们陈姓一家人的,你们用得,我们杨姓人家为什么就用不得?”

越争越上火生气,由讲理到相互辱骂,继而拳头棍棒相向,双方还伤了几个人,而且都不罢休,还在搬救兵。

搬救兵,首先,都到了黄许镇各自的会馆。在黄许镇,南华宫、禹王宫都解决不了陈姓、杨姓的需要,也解决不了相互的矛盾,于是,双方又都怒气冲冲地到了德阳县城,找人数更多,势力更大的县城会馆。

张大哥听了后,觉得如果这样闹下去,可能对广东陈姓移民极为不利,再说,广东移民,无论陈姓还是张姓李姓,将来乃至后世百代,都要在德阳、黄许镇这个地方生存,总不可能时时刻刻冤家一般相处。可是,杨姓也太不讲理了,如果就这样偃旗息鼓,岂不是以后要长期受到他们的欺凌?

张大哥泡上好茶,让陈姓同乡在太师椅上坐定,讲了一番“远亲不如近邻”,当朝宰相张廷玉给家中侄儿写信“千里来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故事,讲了邻里之间总要亲近宽容,相互帮助关照的道理。

可是,几个青年不服,“让让让,我们让他们,他们不让我们怎么办?”

“只要我们在理,他们怎么会不让呢?”

“那么,今年这一季怎么办?难道把我们几家人全都饿死?”

“不会的,现在,田里不是还有水吗?到了秋后,能收多少算多少吧,如果实在闹了饥荒,我们相互调整一下,过了今年,就好办了。下来,我与禹王宫的执事与湖广移民兄弟一起商量商量,再向德阳县知县请求,给我们双方都划定好方案,我想,问题总会得到解决的。”

秋后,德阳县知县、湖广禹王宫会馆执事王大爷,齐聚在德阳南华宫,共同商量黄许镇海圣寺的事。

知县看见南华宫执事张大哥和禹王宫执事王大爷都全身心为老乡办事,而且,也没有只顾自己老乡而不管他人死活,很是感动,便在一片欢快声中说道:“乡亲们,今年,你们争水的事情本县都知道了,按理,私自挖别人田缺,是不妥当的,但是,看在大家都是为了农田的生产,本县也就不计较了,况且,南华宫的张大哥,禹王宫的王大爷也都全心全意进行调停,他们二位也都忙得不行,也做出了相应的举措,本县现在决定:从今以后,凡春耕时节,陈姓杨姓二族轮流守护堰塘,灌溉水田,一姓灌水一天,不得再私自挖掘别人的水田。如果再有这等事情发生,本县罚他捐出一年水田收入的一半,以作下一年维护堰塘的费用!”

知县讲得合情合理,大家都认同了。

说来也还真管用,从这以后,黄许镇海圣寺杨姓、陈姓两族人,再也没有为灌溉水田的事发生争执了,而且,两姓人家渐渐搞好了关系,甚至还开始结成儿女亲家,走动频繁。南华宫也因为促成湖广、广东移民的亲善,而名扬川西。

至今,黄许镇湖广杨姓和广东陈姓两族人,还辈辈结秦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