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江江河流

发布时间: 2020-10-12 点击数量: 作者:尹帮斌 来源:

罗江境内汉代设亭,清嘉庆置县。嘉庆二十年(1815)《罗江县志》:“晋置万安县,属梓潼郡,宋、齐因之”,以此推之,罗江的建县历史已经有1700多年。至于万安县更名罗江县,则与两条河流相关。罗江县城北为泞水、灅水交汇处,《县志》说:“两水相蹙成罗纹,县因以为名。”蹙,意为相迫、收缩之意,“罗”是一种轻软的有稀孔的丝织品。微风起时,泞、灅两水交汇,泛起丝一般柔滑的微波,有丝绸感,故此,流过县境的这条江得名罗纹江,简称罗江。到唐天宝元年(742),朝廷正式将万安县改为罗江县。故,万安县存400余年(晋至唐),罗江县得名距今1300余年的历史。

文明源自河流,河流是世界古老文明的发源地。罗江的文化源头也从罗纹江边的台地开始的,2012年发现的城南周家坝战国船棺墓葬群就是明证。流经罗江的重要河流有泞水、灅水、黄水河、罗纹江四条,其中泞水、灅水是罗纹江的两个源头,黄水河是罗纹江的支流,罗纹江是凯江的上游。罗纹江,也就是罗江,是流经罗江最主要江河,在各类工程规划建设中,人们统称为凯江,在各类文艺作品中,人们又喜欢称之为罗纹江。

凯江是一条长206千米的河流,和其他河流一样,不同江段有不同的名字。从源头至罗江城北与泞水汇合处,叫作灅水;汇合后的县境内江段,称为罗纹江,简称罗江;出罗江县境的中江、三台段,名为凯江。

灅水为凯江源泉头,那么灅水源头又在何处?

灅水和泞水都是流经罗江的重要河流,像两条碧绿的丝带,从县境西北款款而来,流过李调元故里调元镇,在城北云盖山下合二为一。灅水长67.5千米;泞水长46千米。按照“河源唯远”原则,灅水理应为凯江源头。

灅水发源于绵竹与安县交界的横梁子东侧,顶峰海拔2980米。这里山高谷深,景色绮丽。溪流自西北流向东南,这一段称为黄洞子沟。过高川乡,到雎水场镇一段均为山区。雎水也是这一段河道的名称,场镇因水得名。过雎水场镇后,在平川上形成了长约20余千米的季节性河段,枯水期为潜流,俗称干河子。在调元镇立石村进入县境后,人们给了他一个奇怪的名字:“灅水”。

一条60余千米的河流,却有几个名字:黄洞子沟、雎水、干河子、灅水,不同的称谓反映了河流两岸的人们对河流各自的认知以及河流本身的特点。就是这条河,孕育了沙汀、李调元等文豪,也产生了厚重川西坝民俗文化。

灅水流域面积290.55平方公里,落差却有2328米。灅水流经鹿头山暴雨区,水能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47131千瓦,已经建成小水电站若干。沿河引水渠堰很多,可灌溉农田数万亩。开凿于唐代永徽五年(654)的芒江堰,位于罗江城北天马山下,至今仍在发挥作用,团堆渡、平安渡都是灅水上的著名渡口,至今遗迹犹存。

泞水源头为四条山沟:源出安县沸水乡白岩的杜家沟、天台山南麓的淡水沟;源出雎水乡黄帽子北麓的林庆沟和东南麓的白水河。四条山沟在秀水镇境内汇流成河以后,称为秀水河。秀水河原不叫秀水河,叫臭水河。因河水水色白,硫磺气味重,故得名。清代同治年间,安县修《安县志》,因“臭”字不雅,改为“秀水”。秀水经安县塔水、清泉、宝林后,在鹡鸰寺进入调元镇,罗江百姓又给了这条河起了一个奇怪的名字:“泞水”。泞水曲折12.3公里后在城北云盖山和灅水汇合。

泞水流域面积275平方公里,河口(云盖山下)高程505米,理论水能蕴藏量3300千瓦。泞水有引水渠堰20余条,可灌田1500亩。民国32年(1943),四川省水利局在泞水上筑成野坝堰,灌田7000亩。泞水流经之地,是一段美丽的山水田园画廊,坝子肥美,物产丰富。在安县境内,有南村坝,罗江境内,有康家坝、云龙坝。这条长不过百里的小河,也是哺育清代文豪李调元的母亲河。

泞、灅二水在云盖山下汇合,至江流出罗江界直到旌阳区通江钻子口段(通江历史上曾为罗江县辖地),历史上都称罗江或罗纹江。这一段江面开阔,风景秀美。

明代御史卢雍作《罗江八景诗》,其中四景与罗纹江有关。其一为《潺水秋风》,所记为两江汇流于云盖山下景象:“时有微波动,凉风起萍末”;其二为《纹江夜月》,为诗人月夜在玉京山(东山)所见:“波静罗纹细,偏宜夜月明”;其三为《景乐梵钟》,写诗人想象在景乐宫(清代玉京山上道观)击钟的情景:“余音渡空江,下界知昏晓。”第四首为《天台秀色》,这时,纹江已经流出城区,在霞光初露的早晨,诗人站在城南天台山上,纹江和老城相依相偎,山光水色、霞光城郭融为一体,分外动人:“城南秀岭横,岚翠入江清。晴旭霞光灿,依稀是赤城。”罗江兼得山水之灵气,可谓人间福地。

纹江南流出县城,先后左纳芙蓉溪、右纳黄水河,形成另一片肥美的的坝子——周家坝。在蟠龙葫芦嘴,迂回曲折数千米,恋恋不舍的离开罗江,继续她的旅程。

罗纹江离开罗江地界,就改名凯江了。凯江是涪江的一级支流,全长206千米,落差1920米,平均比降9.3‰,流域面积2596平方千米。从整条江来说,凯江上游支流(泞、灅二水)流经龙门山山地区,中下游河段流经盆地丘陵区。凯江过中江县城后,纳辑庆河、葫芦嘴河后转向东流至三台县境。纳古井河、绿豆河后,在三台县城东南角注入涪江,完成了自己的独立哺育两岸人民的使命。

凯江流域,深处巴蜀腹地,位于巴、蜀、郪三个古代王国的交接地带,当地人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随着人们对他的了解的不断深入,流域内更多的秘密将被人们陆续揭开。

黄水河又名御营河,发源于安县五郎沟,在金山北境进入县界,全长23千米,流域面积115平方公里。黄水河是一条小河,但却是罗江金山、御营等县境东北排洪、提灌的主要渠道。

黄水河河道迂回曲折,河水随季节陡涨陡落,流量变化很大。河口高程495米,在县城南罐子沱处汇入罗纹江。

另外一条与罗江相关的河流绵远河为沱江正源,发源于九顶山绵竹县境,是罗江县西北地区与绵竹市、旌阳区的界河。其中罗江县管理范围为左岸,始于略坪镇穿山堰,止于略坪安太村,全长12.38千米,是德阳市人口分布集中、经济较发达、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最高地区之一。

绵远河灌溉历史悠久。据《沱江志》、清代嘉庆《罗江县志·水利志》等志书的记载,在略坪境内就有玉女堰、后坝堰、麻山堰等10余处。为解决用水纠纷刊刻的《曹家堰水利碑》至今保存在罗江县博物馆。

绵远河所产砂粒细、粒均、色白,少有泥质,20世纪70年代曾出口国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