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的呼唤

发布时间: 2020-11-18 点击数量: 作者:杨晓玉 来源:

早听说了许多关于若尔盖的美丽传说:“不老窝”的爱情故事令人向往;草原上“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景色;让人痴迷的蓝天白云,碧草红花……但最能让人感受到草原真正的博大和深邃,还是秋天的大草原,依旧蓝天白云,花儿却逐渐凋谢,草原由绿变黄,这时才能从那种苍凉、深远和萧瑟中,体会到一种宁静、成熟和潇洒的味道,真正体会到草原的魅力和奥秘。2014年8月,带着罗江县人民医院对若尔盖县巴西中心卫生院对口支援的重托,我踏上了去若尔盖县的征程,也感受到了秋天若尔盖不一样的风景。

经过10小时左右旅途劳顿,我们于8月18日下午6时到达了目的地。寒冷的天气(此时相当于我们德阳地区的冬天了,天下着小雨,气温已经很低,轻微的高原反应,恶劣的生活环境(手机无信号、停电、停水),经济欠发达,交通不便,饮食不习惯(这里主要日常食物是以青稞糯米为主要成分的糌粑),瞬间浇灭了来时的热情,让我真正感受到藏区人民现实生活的艰苦。到达若尔盖县巴西中心卫生院后,院长尕梅热情接待了我并介绍巴西乡情况:巴西乡位于若尔盖县境东南部,距县城25公理,面积约215平方公里,人口只有约1000人;这里属于高原地区,空气稀薄,夏天阳光炽烈,冬天天气寒冷。全乡有上巴西、羊俄、阿俄和下巴西四个村,村里有许多寨子。海拔约2964米,最低气温-33.7℃,十分寒冷。巴西中心卫生院有五名医生,其中只有两名有医师执业证;有两名护士,其中只有一名有护士执业证。

第二天,还没来得及整理好自己的心情,便参加到巴西中心卫生院的工作中。经与院长沟通,我到这里主要是承担护理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等工作。中心卫生院没有先进仪器设备,医护人员无患者用药安全意识,药房里许多药品已经过期,照样给患者使用;无消毒隔离制度,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无区域划分。对此,我及时向院长提出应规范医生办公室、治疗室、换药室、药房的物品放置;区分无菌物品与非无菌物品的放置,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制定各种规范表格,让每位同事负责分管一项质控工作,每次检查完成后按时作好登记并签名,责任落实到个人;每月要定期清理过期药品及物品,及时进行销毁,并作好登记;加强患者及医务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措施,建立落实奖惩制度等建议。这些建议立即得到了院长及卫生院同事的大力支持,并在最短时间内得到落实,从而有效避免了差错事故的发生。

按照中心卫生院的安排,我们每周都要走村串户,到巴西乡敬老院和各个村寨送药下乡,进行义诊义检,为每个村民建立健康档案。2015年10月8日是“全国高血压日”,事前我们拟定了“知晓你的血压,维护你的健康”宣传主题,旨在增强老年人的自我健康意识,提高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由于巴西乡地广人稀,医疗条件相对较差,老百姓就医有许多不便。我们这次下乡义诊义检,就是去上巴西村最远的寨子“洋芋寨”对村民进行高血压知识宣传。一路上我终于体会到了山路十八弯的感觉,真是“弯弯环环,环环弯弯”。当我们坐车颠簸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到达目的地时,村医已组织村民在寨子里等候。这里民风淳朴,见我们到来立即排好队等待诊治。许多老年人都患有地方大骨节病,行动不方便。我们针对高原常见疾病,讲解日常生活饮食、生活习惯的注意事项,并逐一为每个村民测量血压,发放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的宣传资料,告知高血压患者晨起时三个30秒(醒后卧床30秒,床边坐30秒,床边站30秒)的重要性。指导如何合理服用药物控制血压,定期监测血压的重要性等。对一些在山上劳动的村民,我们就直接翻山越岭,在山上为他们检查讲解;另外,对一些腿脚不便的村民(患有大骨节病),我们就直接到他们家中为其检查讲解,发送药物。这次活动使我真正体会到了藏区人民迫切的就医需求,我们的优质服务也赢得了当地村民的好评及发自内心的欢迎。面对这些淳朴的村民,虽然我们都很累,很渴(渴了就喝当地村民用水壶接的山沟里的清泉水),但我们都感到非常充实及感动,也深感“传帮带”工程的重要及艰巨。

2015年3月17日下午3点钟左右,下巴西村桃恩寨有一位名叫阿黑的老年藏民生命垂危。由于家里十分贫穷,他拒绝去若尔盖县医院接受治疗,就请当地村医为其输液治疗。病人十分消瘦,血管凹陷,村医扎了许多针都没有成功,全家人非常焦急。后来听说巴西中心卫生院来了一位支援的老师,老藏民的儿子就到卫生院来请。由于下巴西村山高路远,第一次坐藏民的摩托车,又是第一次出诊,人生地不熟,我非常害怕。怀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一路上寒风刺骨,过了大约三十多分钟终于到了老藏民家中。进屋后我看见一位非常消瘦几近衰竭、精神极差的老藏民躺在床上,四肢水肿。就立刻询问了家属病人的基本情况,急忙准备好输液物品,为病人找好血管,顺利地为病人输好液体,调节好输液速度,同时交待注意事项,并嘱有特殊情况随时可以来医院找我。病人家属非常感激,竖起大拇指用当地藏语说:“呗美壤塔,秋噶塔塌”!(意思是“非常感谢,您辛苦了!”)并要求和他合影留念。这一刻让我感到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巴西中心卫生院人少事多,我坚持每月指导并协助同事对巴西乡餐饮及小学进行卫生预防宣教工作,讲解卫生常识,预防传染病发生;对餐饮馆及学校寝室卫生每月进行检查并消毒,指导进行七步洗手法,并发放预防传染病知识宣传单。我每月都要下乡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乡村里许多儿童都未按时进行预防接种)。针对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差的情况,我协助院长制定学习培训任务,每月进行核心制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学习;每月抽取特殊病历进行业务查房;每月进行基本操作培训,特别讲解输液技巧,提高穿刺技术。针对医院现有条件,指导监护仪的使用并用于临床病人,讲解急救技能并进行理论及操作考核,认真做好“传帮带”。经过培训提升护士技能,不断提高其自身综合素质,我的做法得到了巴西中心卫生院院长及同事的充分肯定,当地授予我“优秀支援工作者”称号。

工作之余,为尽快融入藏区生活,了解藏族风情及民俗。我们参观了1935年9月2日至9日毛主席在巴西召开的党中央重要会址;也到各个寺庙了解藏族人民宗教信仰及天葬、地葬区别;到包座原始森林探险;旅游了若尔盖著名的花湖大草原及像征着藏汉友谊的黄河九曲第一弯(德阳市援建);感受到了秋天若尔盖迷人的彩林,金黄的草原;也领略了藏族人民热情豪迈的“5.12”护士节。在短短的一年半时间里,从最初的不适应,每天提水、烧火煮饭,早晨冒着风雪打扫路面,到后来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真正体验到藏区人民生活的艰辛以及对医疗服务的迫切需求。离开巴西中心卫生院时,我已和这里的人们、这片土地产生了深厚的情谊,曾经奋斗在一起的同事在雪中依依惜别,恋恋不舍。同时,在这“世外桃源”里也净化了自己的心灵,真正体会到了在这若尔盖的草原上,正有一股暖风常吹不息,把健康带给受援地区群众,把知识技术带给受援地区医务人员,促进藏汉友谊,使得他们生活越来越好。

(作者系罗江区人民医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