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扶贫路上闪光

发布时间: 2020-11-18 点击数量: 作者:汪 玲 来源:

几年前,同众多大学生一样,我结束了象牙塔般的生活,开始接受生活的洗礼。经过反复的思想斗争,最终带着对家乡的思念和建设美丽乡村的梦想,我毅然辞去在外舒适的工作,踏上了回乡创业之路,成立了文武轩休闲农庄,并积极投身到脱贫攻坚大决战中。一路走来,我始终坚持秉承“一人致富不是富,乡亲共同致富才算富”的经营宗旨和理念,坚持“立足田园、携乡邻同行”的发展思路,以“产业+乡村旅游”为模式,投入资金、植入技术市场服务进行农村产业扶贫。我不断探索项目的多样性,向着融合餐饮、娱乐、休闲、观光农业、特色种养殖、社会化养老的综合性农庄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产村相融”新农村综合体目标迈进。为了实现目标,逐步开辟社会化养老、深度种植体验区、田园摄影基地、购物超市、医疗室、文体中心、休闲娱乐中心、乡村文化体验中心等新农村、新生活建设项目,为当地百姓带来了更多的工作岗位更多收入,在帮助群众脱贫致富的同时实现着自己的发展梦想。

富新镇文武轩休闲庄坐落在绵竹市富新镇文永村12组,文永村距离绵竹市区30余公里,与安县隔河相望,紧邻什地镇,总人口1600多人。2013年以前,这里与其他偏僻小村没有什么差别,大多数中青年人外出务工,家里都是老人和孩子,种粮种菜是主要的家庭劳作。部分因病因残的群众或者无劳力的群众生活较为困难,加之“5.12”灾后重建欠账多,生活的艰辛就不言而喻了,他们中就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户。此时的文武轩休闲庄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农家乐而已,遇节假日有点客人来作用消费。但作为村子里不多的企业,在我的带领下,在坚持中发展,尽力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我始终确信,农民的发展还是要在土地上做好做足文章,但是要在观念改变上下功夫。周围的群众都从事传统的种粮、种菜,不愿也不敢投入现代种植业。为了尽快扭转老百姓的观念,我开展了对新项目的论证、考察,对园区要有种植项目的市场、技术、信息,对外销售等工作作了再分析。说到底,不是与老板打交道,就是与乡亲们泡在一起,成天在田园里奔走。刚开始,许多乡亲并不看好我,认为一个黄毛丫头干得了啥? “做群众的工作很难,改变群众的观念就更难”,九零后的我对此深有体会。我的父亲总是告诉我,“坚持就有回报,不坚持就没希望!”我深知,在家乡做任何项目,群众要看到能赚钱有效益,产品有稳定的销路才会跟着做。近年来,我在思考中摸索,在摸索中“渗透”,尽全力引导群众观念的改变。我自费带群众出去参观长见识,请在园区发展的外地业主讲水果种植技术,将自己成熟的种植项目和休闲娱乐项目转让给稍有见识想发展的群众,通过休闲庄的客户渠道帮助群众免费销售生产的水果、蔬菜,利用休闲庄二维码促销水果......等等,坚持、努力,群众的观念在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在改善中提高,休闲庄的发展得到了巩固。

经过多次与所在的12组群众反复协商,2014年3月,由文武轩休闲庄牵头组建了文永村福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搭建了脱贫致富平台。我们推行土地资源整合,提高利用效率,促进农民增收;同时统一技术服务和田间管理指导,多条途径畅通销售渠道。具体做法是,群众将所有土地交由福满园种植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合作社支付每亩1100元的年租金,所有集约起来的土地用于符合整个园区持续发展的种植养殖项目。对于入住的项目,不管是当地群众经营,还是外来老板经营,必须坚持符合园区总体规划和环保要求,坚持以生态观光农业带动周边老百姓发家致富。这样是整个园区始终围绕绿色发展、供应生态高端菜蔬和水果,坚决杜绝急功近利、破坏环境的项目入驻。近两三年里,我们推掉这样的项目不下十个。

现在,经合作社组织发展的有西瓜、蓝莓、无核石榴、香提、黑提、草莓、无花果、桑葚、青果、观赏菊花等10多个种植项目。这些项目先是由休闲庄和合作社来经营,项目成熟后,有钱赚时,只要有本地群众愿意来经营,休闲庄和合作社会以优惠条件转让其经营。福满园合作社社员均为该村粮农和部分贫困户,对于不经营项目的农户和群众可在休闲庄和园区务工,就地挣钱。合作社不定期地带领社员外出参观,学习种植技术,提高管理能力。合作社定期巡视社员种植园区提供技术咨询,同时聘请相关专业人员下田为社员进行技术指导。

“农产品生产容易,销售难”,这是许多群众面临的问题。对此,我和合作社有自己的解决方案。首先,依托文武轩休闲庄农耕休闲观光品牌,吸引大量游客自主在社员种植园区进行采摘,销售了绝大部分园区水果,大大增加了社员的收入。再者,通过文武轩休闲庄二维码进行宣传销售,许多水果商和加工厂家慕名而来,逐渐发展为订单订货。第三,在园区发展果肉加工,解决市场不能及时消化的部分农产品。在我的鼓励下,文永村12组46岁的张启玉和聂俊杰夫妇一下子投入多方借来的10多万元,搞起了果肉加工项目。果肉干市场看好,已在休闲庄的咖啡馆、餐厅等多处进行销售,部分经常来休闲庄的客户成了主要买主。经常在休闲庄吃饭的王长发老板在看了他们生产的苹果干、柠檬干、火龙果干、葡萄干、枣子干等产品后,说想要合作购买,张启玉问“先烘七八百斤柠檬干行不行?”王老板说:“信得过你们,你们烘多少我要多少!”目前这些果肉干产品已有带二维码的的包装,小批量生产已不是问题。第四,是在农副产品收获时节合作社为农户联系相关收购单位,农户种植出的农副产品得到销售上的保障,彻底解除群众销售上的后顾之忧。合作社对外开展租地工作,统一支付租金,统一对外出租,达到提高人均收入的目的。在合作社的带领下,粮农每亩土地收入相比以往增加上千元。

村上有一对小青年的三岁小女孩得了白血病,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方面发动大家众筹以解其燃眉之急,另一方面我积极想办法从“造血”上进行帮扶。我发现市面上有各种手工制作的小零食小糕点备受青睐,立即想到了小女孩的妈妈,让她来做小零食非常适合。于是我找到她谈了一下设想,但由于家境贫困,做小零食需要买一些小工具,她感到很为难。我看出了她的心思,便毫不犹豫地为她解决了工具问题。很快她的手工小零食就走上正轨。一开始还担心处在农村没有地理上的优势,后来通过线上销售卖得相当不错,从而消除了她的的顾虑和担忧。她手工制作的饼干相当受欢迎,仅2018年春节一个月收入就达1万元。这样一来,她不仅可以在家照顾生病的孩子,而且在家门口就业创收,形成了长期的增收渠道,从根本上解决他们家的具体困难。

在构筑致富发展平台的同时,我还坚持就地取材,利用群众自身优势,帮助群众搞起一些致富的项目。还是文永村张启玉和聂俊杰夫妇,早些年一直在城里的酒店务工,有做糕点的手艺,两年前张启玉腿部肌肉有问题,行动不便。我就鼓励他们夫妇,在做好果肉干加工的同时在家做包子、馒头、寿桃,休闲庄下订单,少的时候有几百个,多的时候一两千个往休闲庄送,客人们口碑相传,走的时候许多人都要买一包走。聂俊杰说“只有加大投入,才有回报,有汪玲和休闲庄,我不怕失败,就是失败了也还可以再来,不去做、不去试,就只有穷,更难发展!”看到这些农户们观念的积极转变,我打心眼里高兴,因为这就是我收到的回报。

说到帮群众选项目,蒋开淑也是一个例子。蒋开淑是村上的贫困户,今年63岁,行动不便,不能干重活。以前就靠丈夫黄德寿种庄稼和种点菜生活,儿女都不在身边,日子过得可想而知。我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随着休闲庄的生意越来越好,许多客人饭前饭后想钓鱼,但附近没有,怎么办?我便想到了蒋开淑夫妇,因为他们的责任田就在休闲庄大门外。我帮助夫妇俩建起了2亩左右的鱼塘,对外放钓,每天有200到300元的收入,年底还集中卖鱼一次两三万元,扣除成本全年就有四万多元的纯收入。这个鱼塘共投了八万多,基本都是借来的。当问起他们担不担心时,走路不算稳当的蒋开淑说“担心啥,有休闲庄的许多客源,我们一点不愁!”现在,有的客户把钓的鱼拿到休闲庄加工,说这鱼很生态。

今年近70岁的停车场门卫雷明亮大爷,在休闲庄务工已有6年多了。主要工作是守停车场、园区道路保洁、绿化修剪。雷明亮大爷说,每月工资1500多元,准时打到卡上,工作很开心,既锻炼了身体,又在家门前挣钱,儿女们都放心。像雷大爷这样在休闲庄长期务工的有30多人,其中本组19人。在休闲庄生意旺季临时务工的有50多人,加上在园区帮助外来老板从事种植的,基本解决周边两三个组的剩余劳动力。每到逢年过节,我都会拿出钱,慰问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儿童,老人200元,儿童100元”。春节前都会在园区举办团拜会,将周边群众聚到一起。

说到就地取材,有一个例子更为说明问题。有两个从北川嫁过来的媳妇,酷爱跳羌族舞。但她们刚嫁过来时,不敢跳不愿跳,只是逢年过节在自家院子里跳一跳。后来,在我的鼓励和帮助下,这两人教院子里、周边的婶婶、阿姨跳舞,逐渐有了固定的演出队伍,成了休闲庄里一道亮丽的风景。为让她们坚持下来,我也想了许多办法,为她们购买了正式的演出服装,置办了音响设备,她们到休闲庄演出都给出场费,还介绍她们参加外面的演出。现在,每周星期五、六,休闲庄都会有篝火晚会和羌族舞蹈,锅庄是必备的节目,许多客人都会愉快地参与其中。

休闲庄里还办起了田园火锅、开设了卡丁车项目、游泳池、咖啡馆、农耕体验认领项目等,加上四季水果采摘,园区的客人越来越多,仅2016年产业园区接待不下10万人/次,到这里来的不再只是绵竹本地人,更多的还有成都、绵阳、德阳等地的客人,水果有人到田里摘,蔬菜到地里采,土鸡、土鸭及土禽蛋供不应求。不论项目大小,当地已有许多群众积极加入就地致富的行列。

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在工商联开展的“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行动中,我将自身企业发展与周边群众脱贫致富相嫁接,最大程度上实现“双赢”。今后,我将继续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坚持自己的发展目标,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奔康,让自己的青春在扶贫路上飞扬。

   (作者系返乡大学生,绵竹富新市文武轩农场总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