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红星照破解的四道难题

发布时间: 2020-11-18 点击数量: 作者:伍 力 来源: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我于2018年7月2日正式进驻中江县富兴镇红星村担任驻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驻村以来,我深入到困难群众当中,及时了解他们最关心、最实际、最迫切希望解决的问题,以“一村一基建”、“企业帮扶”、“订单农业”、“精准识别”、“感恩教育”等方面工作为切入点,帮助红星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拓宽产业发展渠道,为困难群众带来实惠,树立起了脱贫信心。

想致富,先修路

初到红星村,过程是“坎坷”的。自诩驾驶技术还不错的我,却被“十八弯”的村路和起伏不定的山坡给难到了,上坡怕熄火,下坡怕打滑,转弯怕行人牲畜,连离合器都怕烧坏。我空手驾车如此,村民更是如此,晴天人骑车,雨天车骑人,要是拉个货什么的,就是上坡人吵吵,下坡刹车吵吵,这是红星村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与村干部沟通后得知,红星村地处龙泉山脉尾端,离德阳市区27公里,距中江县城24公里,距富兴镇政府驻地11.5公里,属于深丘地形,村社道路25公里,但有11公里还未硬化。据贫困户反映,村9社至2社的1.2公里过河道路,因长年未硬化,杂草从生,泥泞不堪,村民出行只有绕山而走,若走此道,只能步行,且无法运货。该路还是农业承包田的主要干道,对经济发展也带来影响。有些贫困户甚至说,他们之所以贫困,这条路就是他们脱贫路上的拦路虎。这条1.2公里的过河道路,也是驻村工作给我带来的第一道难题。

“想致富,先修路”,这道理大家都懂。但路好修、钱难找却是修路无法避免的问题。红星村自然环境优势明显,农业资源丰富,可为什么还是贫困村呢?总结下来就是路不好走,导致村里的产品出不去,外面的投资进不来。说一不二,我与村委班子立刻开会研究,得知,按照“一村一基建”政策要求,这条路虽通过“一事一议”筹得财政资金,但尚有一部分资金缺口。村支书陈云木无奈地说,为了补这个资金缺口,他们村委班子找遍了资源,想尽了办法,虽然争取到了一些爱心人士的捐助、帮扶单位的支持,但仍与目标金额相距甚远,如果在2019年底仍无法解决,之前争取到的财政资金就要收回,到那时,村干部们只有自己去贷款修路了。

如何在短时间内筹到这么多钱呢?9月5日的富兴镇驻村工作队交心谈心会给了我答案。会上,中江县委组织部蒋定坤部长作为联系富兴镇的县领导,与市级部门下派干部进行了交流,我向蒋部长表达了修路遇阻的困惑,蒋部长听后表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目前全市各大企业都在助力脱贫攻坚战,他建议我去找一下帮扶企业寻求支持。我很快与村联系帮扶企业——德阳市建发商品砼有限公司取得联系,并专程拜访公司董事长杨广军,希望得到企业的支持。经过争取,建发商品砼有限公司初步计划捐赠人民币21.8万元,用于帮助修建1.2公里过河道路硬化工程。

9月14日,市建发商品砼有限公司李总经理及公司工程部负责人等一行来到红星村实地查看,现场测量工程数据、测算工程造价,研究施工方案。11月15日,该过河道路修建工程在红星村村委会举行了隆重的开工仪式。

经过近两个月修建,该条道路已整体完工,摩托车、汽车等交通工具均可通行,特色农产品运输快捷便利,这也标志着红星村村民几十年来翻山越岭过河的历史彻底结束,给全村经济发展、村民生产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帮助和实惠。

竣工当天,许多村民自发来到村委会,向我们表示感激,看到村民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幸福笑容,我的心里也暖洋洋的。

修水利,兴产业

红星村产业发展总体较为滞后,主要受到水利设施薄弱、道路不畅、地理条件偏僻等因素制约。我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红星村多处水利设施老化严重,因资金问题,5社的周家石河堰、杨家大堰塘均已年久失修,损毁严重,导致一些农作物无法种植或产量较低,收入上不去,脱贫难度大。水利设施差,产业发展慢,这是驻村工作给我带来的第二道难题。

水利设施薄弱是导致红星村产业发展滞后的症结所在,若想乡村振兴,水利要先行。我与村委班子研究,想办法尽快将 5社周家石河堰修建好,因该石河堰涉及周围村民用水需求较多。经过测算,修建该石河堰所需资金大约为8万元,这对于集体年收入只有7500元的红星村来说,无疑是一笔“巨款”。

我们不仅是带着任务下来的,同时也是带着办法下来的。面对8万余元的石河堰修建资金缺口,我积极想办法,反复研读市、县脱贫攻坚专项资金相关政策,并通过人脉资源联系上县财政局,利用“一事一议”政策,申请到财政专项资金5万元,剩余的3万元缺口由村民以缴款及筹劳的方式进行自筹。经过多方努力,石河堰历时3个月整治修建完工,村民们可以自由选择种植一些成本低、收益快的农作物,不再担心用水问题。

解决了水利问题,农业生产虽有了保障,但产业发展不仅仅是解决生产问题,更要解决销售问题。经过调研,我了解到红星村耕地主要通过家庭承包经营,流转给企业承包经营实现价值,农业生产以种植丹参、生姜、海椒为主,养殖业以生猪、小家禽为主,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总体产业发展较为缓慢,未能形成产业链,村民的收入也是随市场行情时有时无,忽高忽低,特别对于收入来源相对单一的贫困户来说,市场行情直接决定了一家人生存的基础,如果遇到行情不好,农产品卖不出去,则生计都成了问题。

为了科学、系统地推动红星村产业经济发展,保障村民稳定、持续增收。我与村委班子制定了红星村产业发展方案,决定建立三种产业发展模式推动产业经济:一是尝试建立“订单式农业”产业模式。由我具体负责,引入中国零农残产业联盟进驻红星村,通过承包田地种植特色农产品,委托村民管理,并全部进行回购包销,解决种植户的实际困难,实现稳步增收;二是建立“村三委+企业”产业发展模式,拟成立由村主任为法人代表的富红农业有限公司,将村产业公司化、市场化;三是建立“公司+农户”发展模式,由县政协提案委主导,我与村三委协作,联系中江县蔬菜协会与红星村共同成立生姜产业合作社,由县蔬菜协会为村生姜种植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及收购兜底。

经过一段时间的试水,这套产业发展模式初具成效。目前,富红农业有限公司依托国有投资企业进行入股分红,每年能给村集体经济带来不少的固定收入;村生姜合作社、红苕合作社有序经营,保障广大农户稳定增收;与中国零农残产业联盟合作事项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力争早日实现农业订单化,逐步形成多管齐下、共同推进、多点开花的产业发展格局。

因长年从事国资系统法治工作,我深知,企业生产、经营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为了帮助村产业经济平稳发展,有效降低法律风险,我充分利用法治工作的相关经验和取得了国家法律职业资格A证的专业知识,为村合作社签订合同、产业发展项目等方面进行法律层面把关,同时对村民日常生产生活中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解答,为村民排忧解难。

保精准,扶真贫

精准扶贫要求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第一个要求就是精准识别,识别一旦不精准,便谈不上精准帮扶和精准退出了。驻村之前,我看过媒体报道某某贫困村贫困户有房有车,喝酒打牌,却依然被纳入贫困户等让人啼笑皆非的新闻,怎样杜绝建档立卡贫困户错评、漏评情况发生,这是驻村工作给我带来的第三道难题。

经过开展前期工作,2018年红星村拟新增建档立卡贫困户7户,如何深入了解这7户贫困户是否真正贫困,我随机走访了部分非贫困户,听取他们对于7户贫困户以及扶贫政策的看法。通过交流,我了解到非贫困户们对于这7名拟新增的贫困户表示认同,均无异议。为了更加深入核实拟新增贫困户的基本情况,我与村委班子进行了走访摸排,确保“识别精准,应纳尽纳,应扶尽扶”。

我们首先对动态调整拟整户新增的周天江、陈庸明两户困难户开展入户摸底、信息采集、情况核实、邻里座谈等相关工作。经调查核实,周天江因患胃癌,治病花费数十万元,负债累累,唯一住房为土坯房,家庭生活来源仅依靠种植一点农作物和女儿赡养支撑,人均收入无法达到市级脱贫标准,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条件;陈庸明因智力低下,无法正常劳作生活,其儿子因患有严重精神病被强制医疗,家中唯一住房为土坯房又因暴雨灾害被冲毁,目前只能暂住于其婶婶家中,住房无法保障,生活来源不稳定,人均收入无法达到市级脱贫标准,符合建档立卡贫困户申请条件。

依照两人自愿申请,我们组织召开红星村村民代表大会,对两户拟新增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均以高票通过,并将结果进行公示。为了确保公示结果的公平公正,我们再次深入两户困难户家中,反复核实其家庭生活、收入来源、致贫原因等方面信息,并再次走访周围邻居了解核实情况,对动态调整数据进行再搜集、再核实,确保精确无误。

9月24日,我们对另5户拟新增贫困户进行核实摸底,并召开村民代表大进行民主评议,均获得通过,并进行公示。

通过开展一系列工作,确保了贫困户精准识别的科学性、民主性,打消了非贫困户心中的疑虑,有效杜绝了识别不精准、错评漏评等情况发生,让真正困难的群众得到扶贫政策的实惠。

要扶贫,先扶志

扶贫扶志,这是习总书记多次强调的。对于脱贫攻坚工作来说,帮助贫困户脱贫,不仅是从物质上脱贫,更是要从思想上脱贫。

红星村共有45户104名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走访贫困户的过程中,我发现有部分贫困户存在着“懒人思维”,看现在扶贫政策好,想依靠国家政策混日子,多享受一点是一点。同时,还存在着当面一套,背地一套的“两面人”情况,村干部在场时说真实收入,村干部不在场时虚报收入,“等靠要”消极思想严重,缺乏内生动力。

村支书陈云木告诉我,在以前,村民都羞为贫困户,怕被人看不起,谁家是贫困户娶媳妇都困难。这几年,看到扶贫政策好,又想争当贫困户。村委班子多次向贫困户做思想工作,鼓励他们自力更生,虽然情况得到了改善,但仍有一部分人存在着这种错误思想。如何将贫困户从思想上“扶”起来,这是驻村工作给我带来的第四道难题。

兵法有云,攻心为上。要想去除贫困户心头“顽疾”,则需一方精神“良药”。按照脱贫攻坚工作对扶贫扶志的本质要求,我与村委班子共同组织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开展了一次感恩教育课,此次教育课以习总书记指示的“脱贫致富贵在立志”为根本遵循,旨在切实加强贫困户感恩意识,树立正确价值观。我以生动活泼的语言向贫困户讲述了一些扶贫真实案例,帮助他们认识到脱贫攻坚的核心要义,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去感化贫困户,让他们在享受到党的好政策,解决了住房保障、生活温饱问题后,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以更好的精力和信心去发展生产,依靠自己的双手和政策辅助实现真正脱贫,而不是做政策下的懒人,思想上的贫困户。

在之前的走访调研中,家住3社的贫困户苏再旺因近年种植养殖产业发展较好,收益颇高,想隐瞒家庭真实收入,以便得到更多政策上的实惠,受到村干部批评教育。感恩教育课后,苏再旺惭愧地向我说道,之前是他的观念有问题,以后一定努力发展产业,争当致富带头人。其它贫困户也纷纷表示不当懒人,争做能人,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

来红星村半年时间,我体会到了贫困户家庭的困难,生活不易的苦涩,也见证到了村道修通,产业兴起的乡村振兴,在这个举全市之力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关键时期,我坚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国资委的坚强后盾支持下,我与红星村乡亲们并肩战斗,定能圆满完成精准脱贫目标任务。

(市国资委政策法规科副科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