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保障稳生产创品牌 助力擦亮“德字号”农产品 ——市县政协委员积极建言我市养殖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 2025-10-29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1027日,市政协召开推进我市养殖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专题协商会议。市政协主席何明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了推进我市养殖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相关工作情况通报,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代表课题组作了发言。部分市县政协委员紧扣主题,围绕促进德阳市肉牛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推进生猪养殖、肉鸡产业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现将委员现场发言摘登如下:

德阳市政协农业农村委副主任杨春民代表课题组发言:

建议一是攻坚种源芯片,筑牢产业核心根基。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育种体系,组建特色育种联盟,聚焦德阳优势品类,设立专项育种资金;强化良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绵竹珍贵濒危水生动物苗种场、锦鲤苗种繁育良种场提质升级,推动养殖良种覆盖率提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速科研成果转化落地。二是聚力加工环节,提升全产业链价值。探索建立市级养殖业精深加工园区;加快生猪屠宰企业GMP改造,重点保障广汉5000万羽肉鸡精深加工厂建设进度;依托德阳国际铁路物流港建设区域性冷链物流中心,构建养殖基地+中央厨房+冷链物流+终端销售全链闭环;强化加工配套支撑,完善饲料兽药加工配套产业集群。三是深化三产融合,激发产业发展新活力。推进养殖+文旅融合,推动养殖基地向旅游打卡地转型;着眼智能养殖、特色养殖、直播养殖、认养养殖,创新推广养殖+电商新模式;探索养殖+碳汇创新,推动种养循环项目纳入碳汇交易体系。四是坚守绿色底线,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着力打造种养循环示范区;全面落实水产绿色健康养殖五大行动,推广稻渔综合种养、陆基循环水养殖等模式;尽快建成兽药生产-流通-使用全链条追溯体系,开展乡村与网络市场专项整治。五是健全保障体系,强化产业发展支撑。优化政策激励,探索建立差异化保险机制;深化乡镇兽医站+村级防疫员+养殖主体三级网格机制,持续实现半小时解决服务最后一公里;搭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平台,加强与科研院校人才合作,为产业提档升级提供智力支撑。

 

德阳市政协委员、四川德成动物保健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潘春晖:

建议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将兽药产业明确为养殖业全产业链的核心支柱,纳入生物医药相应的奖补政策。制定《德阳市兽药产业高质  量发展专项规划》,成立德阳市动物健康产业创新联盟, 构建政产学研金服用一体化平台。二是聚焦研发创新,为全产业链注入核心科技动力。设立兽药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基金,建设德阳市动物保健公共研发平台,建立共享实验室和中试基地。三是推动智能制造与绿色生产,夯实全产业链质量根基。实施兽药生产企业提质增效工程,建立德阳兽药区域公用品牌,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稳定性。四是规范流通与科学使用,打通全产业链最后一公里构建智慧兽药监管与服务大数据平台,开展科学用药星级养殖场创建活动,赋能经营端将其转型为动物健康管理站,构建科学用药推广体系。五是深化产业融合,拓展兽药在全产业链中的价值空间。推动兽药+金融创新,促进兽药+食品品牌联动,实现 安全兽药安全食品的价值转化,提升终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罗江区政协委员、四川酉星智慧科技公司总经理   武:

建议一是把握德阳肉牛产业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担当成都都市圈牛肉菜篮子保供的重任;融入成渝经济圈,辐射高端市场的桥头堡使命;借势产业品牌,实现价值倍增的独特优势,通过产业链垂直整合,提升产业附加值。二是聚焦六链融合,构建现代化肉牛产业体系。强化区域适应性育种链,夯实产业根基;推广精准饲喂技术链,实现降本增效;实施精细管理标准链,提升养殖水平;突破精深加工价值链,驱动产业升级;创新精准营销品牌链,拓展市场空间;贯穿全链数字化信息链,赋能智慧决策。三是强化四重保障,确保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出台一揽子支持政策,形成引导有力、支持到位的政策环境;深化与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共建产业技术研究院、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锁定基础市场的同时要积极开拓高端和新兴市场,确保产业发展的市场活力;建立健全德阳肉牛德阳牛肉区域公用品牌的授权、使用和监管机制,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和质量追溯。

 

中江县政协委员、仓山温氏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   平:

建议一是加大政策扶持与资金支持。探索保险+期货模式,鼓励养殖户参与生猪价格指数保险,降低价格波动风险;设立生猪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推动产业升级;简化养殖场建设审批流程,建立联合审批机制,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部门协同办公,缩短审批时间。二是加强科技驱动与产业升级。借鉴智能养殖实践经验,探索高效养殖路径;聚焦人员技能适配,强化专业素养培育;融合良种繁育与环保技术,助力产业绿色升级,引导全市养殖场参考建设粪污处理设施,借鉴种养循环模式,推动养殖与生态环保、农业生产协同发展。三是拓展市场销售渠道。组织生猪养殖企业、合作社参加各类农产品展销会、电商直播活动,拓宽销售渠道;鼓励发展冷链物流,完善猪肉产品冷链配送体系,实现错峰销售,提升产品附加值。

 

中江县政协委员、中江温氏畜牧有限公司经理  郑战涛:

建议一是全链条赋能升级,构建产业协同生态。 强链、补链、延链为核心,推动黄羽肉鸡产业从 数量增长质量效益双升转型。整合各环节资源,建立上下游企业 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合作机制。加快培育屠宰加工龙头企业,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二是标准化体系全覆盖,推动养殖环节提质降本。加快养殖设施机械化、智能化改造,降低人工成本,提高养殖生产成绩和水平;建立常态化培训机制,提升养殖主体管理水平。三是供给侧精准发力,兼顾规模效益与特色发展。统筹 规模化养殖特色养殖协同发展,满足多元化市场需求。大力推广 公司+家庭农场模式,鼓励发展林下生态养殖、庭院有机养殖。整合区域品牌资源,提升特色产品知名度和市场溢价空间。四是多维度风险防控,筑牢产业安全屏障。打通农业农村、市场监管、卫健等部门的疫情监测和检疫信息共享通道,建立实时监测机制、应急屠宰、冷链储备、跨区域调运联动机制,完善生物安全体系,加快完善农业保险体系,确保产业的稳定运行。

 

德阳市政协委员、广汉市康达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娟:

建议一是锚定原料标准化,构建需求导向供给体系。推行订单养殖模式,建立专用品种培育-标准化饲养-定向收储的闭环体系;建设标准化原料基地,推广统一的饲养管理规范与疫病防控标准;完善溯源监管机制,建立覆盖养殖-屠宰-加工的全链条溯源系统。二是聚焦技术高端化,强化政策赋能创新支撑。设立市级畜禽精深加工创新基金,简化流程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搭建产学研协同平台,提升副产物附加值;完善产地预冷-加工保鲜-终端配送的冷链网络,减少原料损耗。三是着力品牌市场化,打造区域聚合营销矩阵。统一制定品牌准入标准、视觉标识与包装规范;构建多元营销渠道,提升德阳造市场覆盖率;支持企业开发高附加值产品,打造细分领域高端品牌。四是推动利益一体化,健全风险共担协同机制。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共享机制,与养殖主体建立深度合作;建立风险调节机制;成立德阳市养殖业全链条产业协会。五是强化保障精准化,完善要素集成支持措施。建立养殖业精深加工市级园区,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养殖贷+加工贷组合产品,解决融资难题;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