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打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 ——政协委员积极建言“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促进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

发布时间: 2025-09-18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

912日,市政协召开加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力度,促进中国装备科技城建设专题协商会议。市政协主席何明俊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听取了市科技局关于我市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情况通报,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代表课题组作了发言,部分省、市、县政协委员紧扣主题积极建言献策。现将委员现场发言摘登如下:

 

市政协教科卫体委主任康琼:代表课题组发言建议,一是顶层设计优机制,构建成果转化德阳路径制定长期发展路径,完善配套政策体系,优化转化促进机制,坚持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四链融合。二是做实平台强带动,夯实成果转化关键环节积极推动旌湖实验室实体化运行,建立概念验证中心,高能级建设大学科技园,加大力度招引优秀科研力量落地成果、孵化企业。三是深度嵌合补短板,打通成果转化制约瓶颈搭建专业化成果转化服务平台,培育高素质成果转化专业队伍,借力区域协作资源,健全高效率市场化对接机制。四是协同联动强合作,催生成果转化源头活水强化央地协作带动创新,深化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聚焦区域资源协同创新,促进创新资源要素共享共用,拓展成果转化物理空间。五是强化保障全方位,营造成果转化良好生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研发,完善科技金融保险体系降风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利用提质效,优化人才与创新生态强吸引

 

省政协委员、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副校长郭杰:建议一是实施高水平平台市场赋能计划。制定专项政策,明确将支持高校存量高水平平台的市场化能力提升和业务拓展作为优先方向;配套资金支持,设立高校平台市场转化引导基金,资金可采用拨投结合、以效定投方式运作。二是建立产业需求-平台能力精准对接与业务导流机制。建立产业需求平台能力精准对接与业务导流机制,设立产研合作券等补贴方式,组建产业技术发展协会。三是推动依托高校平台共建共享机制。组建高端科技成果转化平台,政府+高校+产业联合共建,由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牵头,联合目标产业龙头企业和高校,签署多方共建协议,共建平台实行市场化、专业化运营,服务全社会。

 

市政协委员、中共德阳市委党校副教授蒋华:建议一是对各类平台,从更高层面做好整体统筹协调与分工协作,明确工作牵头和配合部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二是推动金融创新,建立市场化的运营管理机制,降低中试平台建设的成本和风险,创新中试保险产品,为企业提供多项保障。三是建设中试服务公共云平台,设置中试平台功能模块,提供全面服务,促进中试服务供需双方高效对接和匹配,实现中试资源效益最大化。四是完善中试相关人才技能、职称评定体系,培养引进具备提供成果挖掘、评价、孵化、熟化、交易转化等相关服务能力的专业机构和技术经理人,完善成果转化人才服务体系。五是加快传统中试平台数字化升级,赋能先进制造业发展;构建智能场景中试平台,加速未来智能产业应用落地。六是加强区域资源共建共享和成果转化协同,构建科技创新券互认互通机制,完善高层次科研人才互认互通和激励机制,支持创新主体跨区域设立科创飞地

 

市政协委员,绵竹市中信润通科技孵化器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孙玉祥:建议一是加强政策引导与支持。完善政策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实施税收优惠,强化政策协同。二是培育和壮大服务机构。引导和支持各类主体参与第三方服务机构的建设,加强对第三方服务机构的专业能力建设,引导其向专业化、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加强高校和职业教育相关专业的设置和建设,建立常态化的在职培训机制,完善职业发展通道。四是建立健全服务规范和标准。制定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服务规范和流程、技术转移服务规范和科技中介服务规范,定期对服务机构的服务质量、业务能力、诚信度等进行评估,加强第三方服务机构的行业自律建设。五是搭建服务平台与资源共享机制。建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平台,建立科技成果、知识产权、科研设施、人才等资源的共享机制,促进区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

 

市政协委员,东方电气自动控制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民革东电支部副主委周平:建议一是通过市场化方式支持破解初期市场信任不足导致的研发应用瓶颈,促进重大技术装备创新。二是发挥国有企业在使用首台(套)产品中的表率作用,按照鼓励创新、鼓励尝试、宽容失败的原则,建立首台(套)产品示范应用容错机制。三是对需要重点扶持的首台(套)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制度。四是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促进政产学研用结合,引导金融资本和民间资金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五是加强中央层面与地方层面的科技金融工作联动,构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政府资金与社会资金、股权融资与债权融资、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有机结合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六是用人单位每培养或全职引进院士、博士后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引进博士后进站工作的,给予资金政策支持。

 

罗江区政协委员,四川纳涂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黄飞:建议一是建立链主引领创新机制。建议以东方电气等龙头企业为核心,牵头组建产业创新联盟,搭建产业链协同创新中心。二是构建产业链协同创新体系。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链主带动作用,有效整合产业链创新资源,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三是广播科技项目种子。设立德阳科创种子基金,实施梯度培育,一对一为初创企业提供技术路线规划、市场开拓指导。四是区域协同聚资源,弥补科研短板。在成都、绵阳设德阳创新飞地,共建人才共享机制。组建德阳科技专家库,吸引外地专家周末来德服务。推行校企双聘制度。五是强化法治意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相关部门利用多媒体平台普及知识产权知识,优化维权机制流程,提升企业自护能力。

 

市政协委员,九鼎天元(德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杰:建议一是推动知识产权创新保护提质。建立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社会参与、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知识产权创新体系,促进知识产权创造与运用。正向引导高价值知识产权保护和转化运用发展。二是推动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增效。支持高水平高校科研团队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引导鼓励权利人开展专利开放许可,建立成效评估机制提升转化效能。支持在德央企探索构建专利池。鼓励支持银行机构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专利、商标、著作权、数据等知识产权的质押融资。三是推动知识产权科技服务赋能。重点推进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德阳分中心和TISC德阳中心建设。推动专利信息检索、知识产权维权援助、质押融资等促进知识产权转化运用服务常态化开展。引导鼓励企业开展知识产权人才、技术经济人才的培育引进。

 

市政协委员,德阳市人民医院科技部副主任,九三学社德阳市委员会医卫专委会主任张 建议重视和加强医疗科技成果转化。是明确政策边界,破解兼职创业与权属改革瓶颈。制定《公立医院科技人员成果转化离岗/兼职创业管理办法》,划定合规边界,消除医务人员的政策顾虑,完善激励政策,充分激发参与积极性。二是集中资源支持核心平台建设,避免重复投入。重点扶持第五代医院创新转化中心,打造为德阳市医疗科技创新转化核心平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共建医工融合实验室。支持中心与德阳大学科技园联动,形成临床创新技术研发产业落地闭环。三是政策赋能破解制度瓶颈,支持标杆升级。优化税收与专利政策。试点职务成果权属改革专项减缴,降低维护成本。重点扶持骨性医疗器械增材制造四川省工程研究中心等平台升级,打造临床研究与成果转化高地。

 

 

(市政协办公室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