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的提案

发布时间: 2013-04-03 点击数量: 作者:李世琪 来源:

 近两年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国内经济形势趋缓的影响,做为重工业基地的德阳不可避免的受到波及。我市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以低技术水平的延扩张为特征,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随着“三大厂”等企业订单减少致使不少为其配套的中小加工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与此同时我市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严重不足,技术创新能力与水平不够,技术创新存在障碍与问题较多,成为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瓶颈。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与发展更是举步维艰。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生机和活力,必须不断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方能在生存中求得发展。随着我国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我国的一大批高校、科研机构已经拥有丰富的科研资源和较强的科技创新能力。仅在成都及德阳周边,就有数十所大专院校、多家研发机构,科研力量非常雄厚。但是,专业院校和科研机构等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并没能有效地转化成为中小企业创新的源泉,乃至推动我市国民经济发展的优势。

目前,我市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偏低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科研单位、企业三者尚未形成一个非常有力的、促进中小企业依托科技创新发展的服务体系。现有的一些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专职服务机构数量少、覆盖面窄、功能单一,难以满足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服务需求。与此同时,中小企业在寻求与科研机构合作的过程中,由于双方在观念和管理上存在差异,利益需求上也存在分歧,往往导致合作难以实现。

为此,我们建议总结和借鉴发达地区服务体系助推经济发展的有益经验,从以下几个方面大力提高我市社会化科技服务水平,为促进中小企业自主创新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1.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政府、企业、科研整体推动体制,完善和激活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在这个机制中,政府应处于中枢地位,负责规划、领导和实施支援,促使科研机构与企业建立起新型的合作研发机制。通过制定相关法规、给予资金支持等方式提高科研机构参与合作研发的积极性,使科研机构成为向企业转移技术的桥梁,并进行产品研发和成果转化。而企业通过与科研机构、高校签订合同,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实现技术转移以及人才和资料的交流等,真正将科技转化为生产力。

2.建设好社会化科技服务体系中的骨干科研机构——应用技术研究院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或园区。一是要创新管理模式,凝聚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办好应用技术研究院和生产力促进中心。政府每年拨付一定的财政经费,并通过制定章程和组织条例对研究院、生产力促进中心实施监督,以保证科技服务计划的执行和经费的有效利用,从而达到政府推动科技发展的目的。二是要建立相关的保障机制。如,通过法律法规明确研究院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定位为非营利性的公益服务组织,只能从事科研与技术服务活动,而不能从事产品生产,所获的利润不得用于分配,只能用于组织的发展;在研究院和生产力促进中心的经营管理方面,由企业参与共同组成董事会,由董事会决策和监督本机构的科研活动和服务活动,密切与企业之间的联系,使为企业服务成为研究院和生产力促进中心不可推卸的责任。

3、中小企业自身要抓住机遇、深入分析,调整结构,加强优化企业管理,制定企业科技创新的新项目,新领域。政府相关主管部门可以采取举办研究所专家教授与企业家科技对接活动与技术难题诊断等;通过这些平台的搭建,把企业与科研院所、专家交流的桥梁建在了家门口,不断增强支撑企业、行业发展的技术能力。
    4、加强专利宣传培训和专利执法工作力度,促进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
    5、为中小企业自主创新提供融资支持。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等的投入力度,鼓励中小企业自主创新;对国家经济开发区内的新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加大所得税减免力度;通过税收优惠引导风险投资机构投资中小高新技术企业;鼓励社会资金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捐赠;改善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金融服务,政府引导和激励社会资金建立多种形式的信用担保机构,探索创立多种担保方式弥补中小企业担保抵押物不足等。
  6、加强技术交流平台建设。充分利用“三大厂”等大型国有骨干企业的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学仪器等优势建立设备共享平台,自然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科学数据共享平台,科技文献共享平台,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平台等,全面加强对自主创新的支撑。推进科技创新基地与条件平台的开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