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改革促发展 助力构建城乡融合新格局

发布时间: 2024-10-15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

在泸永江融合发展示范区,从新型城镇化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千年泸县城与乡的边界感正在逐渐消失。走进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水竹林村,一幅路畅屋美、城乡共融、宜业宜居的美丽乡村画卷映入眼帘。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作出重大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强调“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完善强农惠农富农支持制度”“深化土地制度改革”等战略举措。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政协的部署要求,泸州市政协聚焦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确定“以改革为引领,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重点课题并开展专题调研,最终形成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的调研报告。8月29日,在全省政协助力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专题调研成果交流座谈会上,泸州市政协主席田亚东聚焦“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工作主线,分享了泸州市政协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具体举措和成果。

“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关键抓手。”田亚东介绍,近年来,泸州市扎实抓好以人为核心、以县城为重要载体、以片区中心镇为节点支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一体两翼”经济地理版图,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县域经济,促进农民群众就近就地城镇化市民化,不断展现城乡融合新气象。

“根据这一课题,由市政协牵头,市发展改革委、市自规局、市住建局、市农业农村局等单位组成调研专班,研究制定计划安排,扎实开展调查研究,让调查‘调’到关键处、研究‘研’到点子上。”泸州市政协副主席杜旭林谈道,调研专班前期全面梳理了全市城乡融合发展的情况,分析了统筹城乡规划建设、健全城乡基础设施规划、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方面所存在的问题,立足全省改革发展大局和泸州发展需要,积极建言献策。

去年12月,泸州市委九届七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共泸州市委关于务实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的决定》。市政协以此为抓手,紧紧围绕市委中心工作召开专题座谈会。座谈会上,市政协组织主席会议成员、专家学者、市级相关单位负责人和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加快形成深度融合发展格局、加快融合关键节点建设、促进城乡之间双向融合等内容积极发言,为泸州市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出谋划策。

“要激活关键要素资源,为农民增收致富提供持久动力。建议充分打造‘川字号’特色劳务品牌,探索以土地要素为核心的农民权益价值实现机制,健全农村产权交易机制。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不断提升城镇化水平。围绕‘人、地、钱’等要素探索双向流动合理配置的制度机制,让进城的进得放心、留在农村的留得安心。”省政协委员、泸州市政协副主席刘旭晴认为,要在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方面实现由“乡”到“城”的转变。

座谈会后,田亚东带领部分市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前往泸县经济开发区、纳溪区泸天化现代农业种植示范园、江阳区文体中心建设项目等地开展走访调研,组织开展“学习省委、市委全会精神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网络议政远程协商,共同为探索推动全市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实践路径建言献策。部分意见建议得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

助力乡村振兴,发展特色产业是重要举措。全程参与调研的泸州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李霖表示,泸州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应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协同发力,加快打造培育千亿级优质酱酒和百亿级能源化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文旅康养等特色优势产业;把握国家新一轮开发区目录修订政策机遇,推动以省级以上开发区为主体,整合县区内各类产业园区,有效解决合规园区核准面积过小、发展空间受限等问题,解决市县两级产业园区合规身份。

“城乡深度融合发展,场镇是关键一环。”参与了调研前期工作准备的市政协委员达庆波建议,要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宜泸共建川南省域经济副中心机遇,因地制宜补短板,将城市新发展理念融入城乡融合发展工作中。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委员们发现问题30余处,提出具体建议50余条。泸州市政协随即将调研中发现的问题和委员们的建议进行整理。“通过资料收集、分析研讨、实地调研、座谈交流等,最终形成了这份3000余字的调研报告。”调研专班成员、泸州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黄志有指着《关于加快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建议》说。

“从8月中旬到现在,调研组对泸州市4县3区进行全覆盖调研,组织学习考察组赴吉林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重庆市和成都市等地学习考察,为高质量建言做好充分准备。”田亚东表示,接下来将结合调研实际,进一步总结全市推进城乡融合过程的做法和成效,深入研究问题短板,合理提出对策建议,优化完善调研报告,并通过开展专题协商议政等方式,为市委决策提供参考。

(来源:四川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