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泉:我以仁爱救苍生
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二楼中医康复科四川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叶泉的诊断室墙壁上,挂着一面写有“疑难重病,治疗有方”字样的锦旗。锦旗是德阳高中三年级一名女学生何某送的。由于这位学生曾因高烧,体若燔炭,神识昏迷,求治已耗资上万,又经某省医院专家二次会诊治疗,却疗效不显。后转请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医师叶泉运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才使这一疑难重症患者转危为安重返校园。又有德阳市天山路中学学生陈某,因患“散发性脑炎”已40多天神志不清,老说胡话,诸医束手无策,父母认为就是医好,也可能变成个“傻子”。谁知请叶泉医师诊治后,竟然考上了高中、大学。四川省作协老作家张福,患了中风后遗症,辗转几家医院治疗,但收效甚微,后转请叶泉诊疗,仅仅服了三个月中药,却奇迹般地站立起来了!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的确,叶泉医师对中风后遗症、风湿痹症、骨质增生症、脑炎后遗症、面瘫、脑外伤后遗症及其它中、老年内伤疑难杂症有较为深入的研究,先后使数百名患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起来了!而且叶泉对针灸、按摩也有独到之处。例如原德阳市科协主席叶某,订好机票去北京领奖,谁知急性腰扭伤不能动弹,但会期已至,迫在眉睫,经叶泉用针灸、按摩二次,诸症消失,按期赴京,后又去日本访问而安然无恙。
一、苦学中医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叶泉所取得的成绩,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1950年出生的叶泉,在读初中时,有篇写白求恩大夫的《截肢为输血》的文章使他深受感染,从而立下“不为良相,也为良医”的志向。1969年,叶泉被下放到扬嘉公社当知青。在农村,勤劳、淳朴的农民群众的优良品质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时的农村,尤其是边远山区,缺医少药的情况十分严峻,亲眼目睹农民得了疾病,求治困难,更加增强他学医的决心。早在1972年叶泉就开始自学中医药,一听到哪里有名医,不论远近,都登门拜访,甘当学生。曾先后得到过中医药界不少老前辈的指点,关心和鼓励,与这些前辈结为忘年之交。当时的德阳县医院名老中医唐良佐擅长治瘟病,八角乡李治戎擅长治肝病,旌阳中医院周绰然擅长儿科,高祯铨善于正骨,扬嘉公社医院的舒智明擅长妇科,李伯桃擅长骨科外科,寿丰公社医院的蔡成都擅长治疑难杂症等,叶泉都前去拜师。同时,他还得到成都中医药大学的刘伯尧、张英秀、赵立勋、王再谟、杨介宾等名医的指导。
20世纪70年代的医药书籍不好买,一听到哪里有自己需要的书,叶泉不论路途多远,都要骑车去买;一听到哪里有灵验的民间单方、验方,他就马上用笔记录在本子上。为了买书,他节衣缩食,从不奢侈。叶泉对唐代医家孙思邈在《备急千金方大医习业第一》中的“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勒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大医”的话十分崇拜。也自此明白,要学习好中医,不仅要联系地理天时的变化,而且要掌握人体禀赋上的差异。同时要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而且还要旁及其它书籍。要做到举手无错,就要吸取前人的精华,就必须苦读中医古典医籍。但古典医籍文辞古奥,意义深远,不易读懂,例如《黄帝内经》中有这么一段话:“高粱之变,足生大丁”。从字面来讲,就会误认为是吃了高粱引起足上生疔疮的笑话。如果没有古文功底,就难以理解这是嗜食肥甘,引起疮疡的病因病机。为了使自己的理想实现,成为一位医术高明的医生,叶泉从开始学医时的自学,到中专,又到大专,再在本科不断地上升学习。他先后参加了成都中医学院函授大学、北京中医学院、河南张仲景国医大学等五所学校的学习。通过不懈地努力,叶泉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国家教委颁发的大学本科毕业证书。
二、医德医风
叶泉对病人热情,不论职位高低,都一视同仁。他常告诫自己,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廉洁奉公,不以貌取人,或以医谋私,特别在商海涌动的今天这个年代,有不少的医生都下海去挣“大钱”去了。而叶泉仍然不为钱财所动,并且任劳任怨,坚守在自己原来的岗位上,为公为病人诊疗治病。在四十多年医学生涯中,为发扬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他不知放弃了多少个节假日。1983年至1992年,他曾十年如一日,坚持在城乡开设家庭病床400多张,这些病床遍及市区14个乡镇,不少分布在缺医少药、交通不便的边远地区,其患者大多是中风偏瘫,风湿痹症等重症。只要病人病情危急,他都不分上下班,不分黑夜,骑着自行车风雨无阻地上门为病人治病累计达14000多人次,行程达12000多公里,使140多位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恢复了行动自由。
世人皆知,学医苦,行医累。叶泉医师为何选择了这一职业呢?他讲,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他的母亲作为德阳县一名卫生工作者,去江油参加妇女病防治培训班。一天,一个妇女在进行盆底修补术时,由于突然出血过多,生命处于极度危险之中,一时又供应不上鲜血。他母亲立即挽起胳膊,将自己200毫升鲜血输入了这位妇女的血管之中。他母亲本来就下肢浮肿,抽血之后,更加严重,面色苍白。这件事是在几年后一位同去学习的阿姨偶然说出来的。少年叶泉震动很大。爱护他人,救护病弱者的观念开始融入他的心灵并潜移默化。从此以后,有了苦学成才的叶泉,有了救死扶伤的叶泉,有了讲医德医风施仁心仁术的叶泉。
自古人们把行医称之为医者仁术。在母亲的影响下,叶泉走上了从医之路。他以母亲为榜样,待病人胜似亲人。瘫痪病全身恶臭,他亲自为病患擦洗换药;无钱继续治疗的,他慷慨解囊。人都说:“久病无孝子”,有的久病,遭到儿女嫌弃,叶泉得知,耐心为其做工作。对于家境贫寒的患者,他常骑着自行车登门义诊,受到病患的尊敬和爱戴。例如地处深丘的寿丰乡5村6组瘫痪在床的张应翠,叶泉知其家中经济拮据,长期免费上门应诊。在登门诊治时,叶泉得知她的儿子因患者长期治病,造成家里经济窘迫,无钱读书而休学在家,他马上专程骑车送去衣物、课本与100元钱解决燃眉之急。旌阳区城西市场招聘的农民电工曾学元,因线路漏电,从空中摔下,头部触及在地,导致脑挫伤,经手术后仍然瘫痪在床。叶泉知其经济贫困,长期顶风雨,冒严寒地上门义诊。旌阳区鹿鹤村,村里有个名叫曾秀容的村民,因患中风后遗症瘫痪在床,口不能语,大小便失禁。叶泉得知她的病情后,特为她开设了家庭病床。他每天坚持定时上门精心治疗,经过几个月的针灸、按摩以及药疗,这个曾秀容竟然奇迹般地站立起来了,能下床做饭、洗衣服做日常家务活了。
叶泉医师每天打早出门,很晚才归来。记得一次深夜出诊,那天夜色如漆,伸手不见五指。病人见天色已晚,留他住宿,他婉言谢绝,推着自行车,摸索着前进。就在公路上与汽车对面错车时,因汽车的灯光突然强烈,闪过之后,又一下子黑暗,加之阴雨绵绵,坡陡路滑,叶泉骑在自行车上,觉得眼前一片茫然,两眼一黑,摔进了路边的沟槽里昏了过去……
面对数百封的感谢信和数十面的锦旗,无论曾在市区血防医院,还是在市级机关医院工作,叶泉从未沾沾自喜。他深知学无止境,自己的本领还有限,唯有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向前进取,用精湛的医术,甪仁爱之心对待每一位患者,才是自己的心里所向。他先后获卫生部“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德阳市优秀知识份子”、首届“德阳市名医”、第二届德阳市政府命名的“德阳市十大名医”、第三届四川省名中医。他还是四川省中医药学会第五届理事,第六届、七届瘟病专委会委员,德阳市第三届、四届科协委员,德阳市中医药学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秘书长(代)。这些成绩与叶泉的刻苦钻研是密不可分的。
三、著书立说
古老的中医药学,大多以“言传身教"的保守思想和行为进行,有的传内不传外,因而造成了不少宝贵经验的佚散或流失。但是,叶泉中医师却不是这样。为了宏扬博大精深的中医学,他把自己四十多年经验积累撰成著作或文章,毫无保留公之于众。近年来,由于市场的改革,出版书籍要索取费用。叶泉为了宏扬祖国医学,把自己所研究的成果向全国同仁推广,平常节衣缩食,自费出书已耗资三十多万元。他先后编著了《中医百家新论》《医海求索》《医海心旅》《医海串珠》《医海情韵》《临证发挥医案》《养生与长寿》《中医药防治中风后遗症》《医海湿温》等20余部(本)医书。他将在治疗中风后遗症,风湿性关节炎(痹症)、脑外伤后遗症、面瘫等疑难杂症的经验体会,撰写成文,在全国专业杂志公开发表,与医道同仁进行交流。例如他撰写有《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综合疗法治疗骨质增生关节病的临床观察》等多篇科研(成果)著述及《中风后遗症治验三则》参加了1986年在成都召开的中日青年中医药学术研讨会;《用中医中药的方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探讨》,曾先后分别荣获1989年度德阳市人民政府授予的科技进步奖,1992年全国第二届中华儿女传统医学青年学术“飞达杯”有奖征文优秀论文二等奖。《综合疗法治疗50例骨质增生关节病的临床观察》在199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颈肩腰腿痛学术大会上交流。《龙蝎穿芪散的临床运用》获2011一2012年度上海颜德馨中医药基金会优秀论文(及著作)评选二等奖,并邀请参加会议,与全国著名老中医颜德馨亲切会见并合影留念。他先后在《中医杂志》《中国卫生》《四川中医》《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等发表医案、医论、医方等百余篇。
[资料链接]
叶泉老师的学术特点、技术专长、临床研究、临床经验
学术特点
叶泉医师经过四十多年理论学习和临床实践,在中医诊疗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自的学术思想和诊疗风格,归纳起来,其特点是:
1、重视辩证求因,审因论治;2、比较善于从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抓住纲要即主要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3、治法准确灵活,处方严谨协调,并能吸取古今研究成果;4、对疑难重症,巧用复方重剂,内治与外治结合,药物与针灸并施;5、善于总结临床经验,不断寻找差距(故经叶泉治疗的中风后遗症、风湿痹病、骨质增生症、周围神经性面瘫、脑炎后遗症、脑震荡与脑挫伤后遗症及其它中、老年内伤疑难杂症,能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6、师古方而不泥于古法;7、与时具进,结合临床研究进行中医理论探索,在内伤疑难杂症、医易相关研究,中医性医学,李时珍学术思想,中医防病养生思想,中医各家学说等方面亦有不少独自的心得。
技术专长
1、综合疗法,疗效显著:叶泉医师在四十多年的临床治验中,总结了诸多的专病专方,特别对一些疑难杂症病中,常采用内服或结合熏洗、外敷、针灸、理疗,并密切配合精神疏导等方法,对中风及其后遗症、风湿痹症、骨质增生症、周围神经性面瘫、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冠心病、男科、妇科及中、老年疑难杂症进行分类,从而使不少重症、“怪症”患者康复,使众多瘫痪病人重新站立起来,这里面蕴含着非常宝贵的独到的学术特色与丰富的学术经验。
2、辩证论治,六点特色:(1)十分重视辩证求因,审因论治。(2)比较善于和准确地从疾病的错综复杂的临床表现中抓住主要病因、病机,从而制定出相应的治疗方案。(3)治法准确灵活,处方严谨协调,并能从中吸取古今研究成果。(4)对内科等疑难病症,巧用复方重剂。(5)内外施治相结合,药物与针灸并施。(6)比较善于总结经验。
3、临证思维,十个重点:叶泉医师在中医临床辨证施治中的临床思维方面,总结出了“十个重点”其(1)中医医师在诊治过程中,一定要坚持突出中医辨证论治的特色。要坚持做到"继承不泥古,发扬不离宗”,只有这样,在中医学术上才能真正达到象成都中医药大学博士导师张发荣所提出既扬了“古义”,又融进了“新知”的目的和境界。(2)要坚持突出专科专病,专方的治疗特色。例如他研究的疾病范围内的中风后遗症、风湿痹症、骨质增生症等病中,用这些方法收到独特的效果。(3)重视准确辨识疾病的病因、病机。并注意将西医辩病、中医辨证有机地进行结合起来,对临床所遇的大病重病或疑难杂症,只有在对该病基本病因病机辩识准确的基础上,方能施治不误。(4)对疾病的治疗要注重分期、分阶段进行,在此基础上,再分证分型论治。只有这样,才能步骤分明,审证精细,掌握相对稳定而又不断变化的基本病机,力求做到选方准确,遣药灵活。(5)对急难重症,敢于巧用重剂,在辩证准确,掌握好疾病基本病机的基础上,对大病重病,或留人治疗或扶正祛邪二者兼顾之目的。(6)对危重难症,要采取多种方法治疗。比如:诸如中风及其后遗症、风湿痹症、脑挫伤等病,面肌大幅抽搐等表现为瘫痪、昏迷、高热、癫狂、疼痛难忍甚至痛不欲生的大病重病,多采用内治与外治相结合,药物与针灸并施,多管齐下的方法,方能挽危急,起沉疴。(7)临床医生要多临证,只有见多才能识广。(8)注重研究,学习中医药相关学科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开阔眼界,拓展思路,吸纳新知,提高自己综合素质,以更好的应对和处理临床上所遇到的疑难问题,并利于临床科研工作的开展等。(9)严密观察病人,及时追踪记录。有真知才能有灼见。(10)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首先肯定成绩,更应注重找出不足,要勤动脑,勤动笔,将自己的“得”与“失”认真进行分析,以求厚积而薄发,量变到质变,促使自己以报道、学术论文等的形式归纳总结,这样既提高了实践技能,又提高了理论水平,还能给人以启迪。
4、临证诊治,十五步骤:(1)首先,详问病人痛所在,部位、性质、时间,以前曾服何药,治疗效果。(2)切脉:扪其病痛部位,观其反咉。(3)望其面色形体、呕吐物与排泄物等,注重舌苔与舌质与舌根脉络变化。(4)闻气味、排泄物等。(5)四诊合参,辨别病机与主证。(6)针对病机,制定治疗大法,分清主次。(7)精心选择古今名方,活用“大、小、缓、急、奇、偶、复”的制方原则。(8)精心选药、细列“君、臣、佐、使”主次用药。(9)善于运用古今名家治疗该病成功经验和现代医学研究中的成果。(10)确定剂量,轻重缓急。(11)标明处方用药、煎煮,注意事项与服药方法。(12)复式处方,一式三份,自留一份备案。(13)复制一份患者治疗病历(或门诊或住院)后,有代表性的疑难重症、以作为学生作业。(14)带教老师应仔细地阅读带教学生所书写的病历。(15)患者复诊,结合上次施治情况。
临床研究
1、中风后遗症:中风属中医内科的危重证候之一,本病经抢救治疗后,常留有缠绵难愈的后遗症,针对中风后遗症不同的时期的基本病机,根据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及标本兼顾的治则,叶泉采用(1)分阶段:对该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及其过程与阶段概括划分。(2)用重剂:并自拟该病的三个复方重剂疗效明显。(3)施针药:针刺与药物密切配合,以提高治疗效果。(4)内外同治:叶泉自拟内服龙蝎穿芪散与外洗之荨麻二乌汤,外擦之二活艾威解痉镇痛擦剂。(5)早缎炼:配合进行被动锻炼与主动锻炼,推拿按摩,有助病肢早日康复。(6)调节精神:注重患者精神调养。(7)戒除不良嗜欲,如戒烟酒等。(8)治兼病:重点防治高血压、心脏病类疾病。(9)勤随访:以了解病情,消除诱发因素。(10)预防:定期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的变化。
2、风湿痹症:叶泉医师将风湿类疾病分为风湿痹阻、寒湿痹阻、湿浊痹阻、风湿热痹、肝肾亏虚痹阳、痰瘀痹阻六大证型,对其每一证型之理、法、方、药等运用,皆观今鉴古地作了详尽地诠释;此外,对自制之外洗方,外用药酒,内服药酒等,对其所探及古今药理效用进行了较全面,深入地归纳总结,并提出了预防保健的相应措施。
3、骨质增生症:叶泉研究此病,突出中医特色,以补肾养血、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则。采用了集中药内服、外洗、外擦、针灸、按摩、中药粒子导入等一体的综合疗法。在临床上运用该法治疗上百例患者,收到廉、便、验、效、安全的治疗效果。
4、周围神经性面瘫:在治疗研究该病中,叶泉针对此病不同时期的基本病机,将其治疗划分为“三个时期”、“六大证型”,分别早期采用宣散风寒或风热之邪,或行气活血、化痰通络治法;中期主要采用肺胃两清、泻火解毒、止痉,或益气健脾、养血通络、补益肝肾,佐以祛风解痉治法;后遗症期主要采用补益气血、滋养阴液、濡润筋脉、柔肝熄风法则,同时配合针灸按摩,外用药酒、外洗方等全方位多层次、多手段综合疗法治疗。“三期六型”的划分,符合该病症病机发生、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且使治疗不失时机,目标准确,治疗细化,不仅便于掌握,还可避免失治误治。
临床经验
1、复方组合:叶泉在临床上,善于用复方,尤其对大病、重病,更是颇有特色。比如(1)中风后遗症:自拟治疗三个阶段中所用之方:第一阶段治疗用:天钩犀地汤即是用犀角地黄汤、天麻钩藤饮、止痉散合方化裁而成;第二阶段治疗用:补阳还五汤、香砂六君子汤等合方化裁等。(2)散发性脑炎:高热不退、痉挛抽搐等,用天麻钩藤饮、犀角地黄汤、白虎汤、六一散、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合方化裁。(3)“寒包火”证型的喘咳:则用银翘散、麻杏石甘汤、泻白散、三子养亲汤、五味消毒饮等合方化裁。(4)男子肾阳亏虚:造成的阳痿、早泄、遗精、前列腺肥大或增生者,则以五子衍宗丸、六味地黄丸、右归丸、河车大造丸、二仙汤、十全大补汤等合方,吸取其优、异弃其短。
2、药物组合:(1)使用对药:药物间相须,相使等为用,能大大提高药物的疗效,如银花配板蓝根解毒;牛蒡子配藏青果利咽;杏仁配浙贝止咳;明天麻配钩藤驱风;蜈蚣配全蝎解痉熄风;黄连配木香清热理气;柴胡配黄芩解毒清里;知母配黄柏养阴泻火等。(2)三药相配:马齿苋、蒲公英、野菊花,清热败毒;干姜、桂枝、附片温通三焦;乌梅、黄连、花椒安蛔止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半边莲解毒抗癌等。(3)四药组合:善用成方如麻杏石甘汤、四妙散、平胃散、四君子、四物汤、犀角地黄汤、黄连解毒汤、白虎汤、白头翁汤等为基方在临床上巧妙地进行化裁运用。(4)使用重剂:如阳明胃经热盛者石膏在一剂中可至100克,腹胀满实症者莱菔子可至120克,肝阳上亢者钩藤可至90克等。
3、针灸特色:(1)使用对穴:如治疗周围神经性面瘫,常选用地仓、颊车、四白等穴,面筋挛甚者加刺阴陵泉、阳陵泉,肺胃热甚者加刺合谷、曲池,颈痛者加刺风池、风府等。(2)使用透穴:叶泉采用此法,对重病奇疴效果突出,如地仓透颊车,阳陵泉透阴陵泉,左右风池对刺,委中透委阳,犊鼻透膝眼,太溪透昆仑,合谷透劳宫,三阴交透悬钟,太冲透涌泉,肩髃透肩髎等。
4、使用各种针刺法:叶泉在针灸上,根据病情,合理选用头针、耳针、眼针、鼻针、唇针、腕髁针、脚针、手针等敏感穴位,组成“组合拳”,力求提高效果。注重补泻手法:如使用捻转、提插、徐疾、迎随、呼吸、开阖和平补平泻等手法。刺血疗法:使用毫针或三棱针对腧穴或脉络进行点刺、挑刺、刺络等法,以增开窍泄热,活血化瘀,疏通经络之力。无痛进针:这是叶泉扎针的一个特点。其方法是:进针快速,视患者身体强弱针刺激手法,大大消涂病人对针刺的畏惧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