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信心筑同心显作为 助力再造一个“工业德阳” ——市政协为“抓好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建真言献良策

发布时间: 2025-06-20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市政协办公室整理

613日,市政协主席何明俊主持召开政协第九届德阳市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聚焦抓好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再造一个工业德阳’”主题协商议政。会议听取了副市长卿伟代表市政府所作关于我市抓好存量倍增和增量突破,再造一个工业德阳’”有关情况的通报,听取了市政协课题组商前调研情况的通报,部分市政协委员围绕协商主题积极建言献策。   

现将部分发言摘登如下:

 

市政协副主席罗春华代表课题组建议:一是做大优质产业,千方百计挖存量。培育壮大高端装备产业集群,推动科技成果在德阳就地转化。全链条布局材料化工产业。品牌驱动食品饮料产业,制定品牌培育计划。二是培优新兴产业,开疆拓土提增量。建立沿链经济发展机制。前瞻布局机器人产业,推动核心技术研发转化,打造全产业链生态网。三是建圈强链助企,三项联动增动能。支持鼓励链主企业联合开展科研集群攻关、加强资源整合、带动配套企业升级。支持东方电气、国机重装等龙头企业搭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清洁能源合作平台。加强专精特新培育。激发企业内生动能。四是注重招商引资,四域同育求突破。搭建市场化招商平台,着力降低综合成本,创新多元招商方式,吸引高科技项目和创新人才落户德阳,加强招商队伍培训激励,实现与企业的同频共振。五是金融体系赋能,四方鼎力添活力。高质量建设创投集群。通过多元化资本注入提升融资担保规模。通过市场化改革、资本运作创新与生态协同,实现国有资本增值和产业升级的双重目标。推动股权投资试点,形成股权投资试点的德阳经验六是优化营商环境,政企互信强基础。着力构建透明、稳定、可预期的政策环境,对企业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推动科创飞地园区建设。强化工业人才支撑。

 

市政协委员、德阳企联会长张星明建议:发挥商协会作用,助力再造一个工业德阳。一是聚焦政策落地,强化政企协同。落实《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行动方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根据企业类型、发展阶段,精准推送适用的政策条款,协助企业申报专项资金。二是培育研发与实用人才,构建人才支撑体系。联合高校、职业院校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针对机械装备、电子信息等产业,定制技能人才培训课程。举办德阳创客大赛、行业技术比武,协助企业申报英才计划科技人才项目。三是优化企业服务,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依托“96999助企好帮手智能平台,整合政策咨询、融资对接、供需匹配、法律维权等功能,实现企业诉求一网通办。设立商协会服务窗口。组织银企对接会。四是关心重视商协会,提升商协会服务效能。支持商协会开展培训、活动、项目孵化。建立商协会评估机制。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将商协会纳入决策咨询体系。发挥商协会作为政企桥梁的作用。积极构建政商协同服务生态。

 

市政协委员、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德阳监管分局副局长王红伟建议:让金融为再造一个工业德阳赋能。一是推进工业创新转型,夯实金融赋能基础。培育多元产业生态,扩展金融服务广度。支持企业智改数转,拓展金融服务深度。完善产业链配套体系,延展金融服务宽度。二是推动资源高效配置,增强金融服务效能。支持企业通过科创板、新三板融资,建立险资入德项目对接机制。加强金融服务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利用金融赋能优化服务流程,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企业信用进行精准评估。鼓励保险机构积极研发针对性产品,大力发展科技保险。三是加大要素保障力度,健全金融协同体系。完善产融信息共享机制,协调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加强数据汇聚和共享。优化政策协同支持机制,梳理整合各部门支持政策,建立支持工业企业政策清单,定期开展政策效果评估,动态调整政策门槛和扶持标准。健全风险分担机制,为初创型企业、重点产业链两端企业融资提供担保增信和风险分担。

 

市政协委员、九鼎天元(德阳)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孙杰建议:进一步强化知识产权运用保护,助推再造一个工业德阳。一是筑牢优势产业知识产权发展根基。常态化开展知识产权发展交流,促进重大技术创新、知识产权布局、成果转化运用、知识产权维权保护形成闭环。争取专利审查、知识产权海外保护等高能级资源导入。开展燃机、高水头水电机组等重大装备技术的标准必要专利研究。二是做好知识产权产业融合发展设计。深化知识产权信息运用,引导产业园区开展专利导航工作。持续深入推进全市中小企业知识产权托管公益服务。加大产业品牌打造力度。三是强化知识产权转化运用路径建设。吸引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在德落地。推动重大招商引资项目的知识产权分析评议工作开展。支持高水平高校科研团队入驻,面向中小企业开展知识产权转移转化。开展国家专利盘活运用相关辅导培训。支持在德央企探索构建专利池,面向中小企业开展专利许可。四是优化知识产权专业服务力量供给。加大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建设力度。增加中小企业知识产权公益服务供给。引进培育优质全链条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在德开展业务。加大对企业知识产权专业技术人才政策支持。

 

市政协委员、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航空电子电气学院副教授钟勉建议:发挥我市制造业优势,赋能低空经济产业链发展。是强化顶层设计,锚定产业发展路径。构建政策制定项目落地产业培育的全周期闭环管理体系。组建德阳市低空经济产业联盟。明确以无人机为核心、通航为补充的双核驱动发展战略,优先布局应用场景。二是夯实基础设施,打造低空经济战略支点。A1级标准推进什邡通用机场建设,2026年建成西南无人机适航取证与试验试飞核心基地(辐射川渝)。争取纳入省级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部署 5G-A 通感一体基站构建全域低空通信网络。建设低空监管服务一体化平台。三是强化要素保障,构建多元化支持体系。设立低空经济分层产业基金。组建投行+券商+会所+律所金牌辅导团,为拟上市企业提供全流程定制化服务。举办中国西部低空经济博览会(德阳)。四是聚集高端制造,强化产业链竞争力。打造整机制造战略产品。支持建设航空复材研发生产基地、轻量化结构材料中试基地。建设省级高功率微波反制装备产试基地。建设适航服务高地,开展eVTOL、货运无人机适航标准先行先试。五是创新应用场景,激活低空市场需求。构建城市空中应急物流网络,打造数字智慧农业标杆,培育低空文旅消费新增长极,培育消费市场。

 

广汉市政协委员、广汉市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副主任游礼成建议:赋能专精特新企业,筑牢现代化产业体系根基。一是强化创新全链条支持。加大承担国家卡脖子技术攻关的企业支持力度。推动国家实验室、高校大型科研仪器设备向专精特新企业开放共享。二是健全人才引育留机制。完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人才导入机制,打造候鸟人才工作站,支持和鼓励企业引进周末工程师”“季度专家等人才。三是深化产业链协同创新。系统梳理重点产业集群的关键配套短板。鼓励集群内企业联合提出共性需求清单,引进或培育关键配套商。探索集群企业联合出资共建配套企业等创新模式。依托德阳、四川和国家级在外商协会等平台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引导鼓励链主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一带一路”“东盟等国际产业分工与合作。

 

市政协委员、绵竹耀隆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发总监曹洋建议:聚焦央地合作,打造装备制造高地。一是建立央地合作机制。建立市政府与驻川央企主要负责人合作机制。积极与中航工业、中核集团、中船等央企对接,推动央企将部分配套产业落地德阳。二是建立人才协同机制。推动央企和省、市部门,互派管理人才挂职、技术指导和跟班学习。引进央企的技术专家和管理人才。鼓励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提高技能工人的待遇。三是建设创新协同机制。以企业为中心,政产学研合力推进应用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提升德阳工业的科技水平。四是建设产业链协同机制。组建央地合作采购平台,整合共享各类采购资源,提升供应链配置的敏捷度。加强产业链延伸与拓展提升产业附加值,打造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五是推动国际合作。加强与国际知名企业、科研机构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链主企业与配套企业抱团开拓国际市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拓展海外市场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