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生体育健康教育的建议

发布时间: 2013-07-26 点击数量: 作者:张辉平 来源:

据调查了解,我市中小学生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体育锻炼问题已成为基础教育面临的难点,大部分初中毕业生在毕业体考中,不能按照体育考试标准完成规定项目,致使部分学生家长托关系、“走后门”。究其原因,一是体育师资、设备设施、场地相对缺乏,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不能满足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二是片面追求升学率制约了体育课的正常开展;三是部分学校体育课程设置单调或放羊式教学,难以激发学生锻炼的热情;四是 “安全第一、体育锻炼第二”几乎成了很多中小学校墨守的潜规则;五是独生子女增多,缺乏刻苦锻炼的意志。

加强我市中小学生体育健康教育,我们建议:

1.整合资源,满足学生体育锻炼需求。应加大引进体育类人才,增加运动场地建设的资金投入,使师资力量和体育设施配套齐全;将体育设施配置纳入居民区基本配套设施建设中,充分利用校内外各种体育场地资源,满足学生开展体育活动的需要。

2.加强督查,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开展体育教学。应严格要求各学校按照体育锻炼的要求组织教学和活动,并不定期组织督查,同时做好安全意识教育,保证体育教学安全开展。

3.变被动参与为主动选择,激发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学校体育教育应把体能训练和技巧学习相结合,使校园体育内容多样化,让学生自主选择参与自己喜爱的项目,而不是被动参与。

4.科学引导,共同督促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学校和家长应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吃苦耐劳、坚毅顽强品质的培养,督促学生坚持参加体育课、大课间活动和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