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促融合释潜能为乡村振兴添助力——市政协“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协商会议发言摘编

发布时间: 2024-05-08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

430日上午,市政协召开“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专题协商会议。会上,在听取了我市“补齐农村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情况通报后,委员们直奔主题踊跃发言,围绕我市城乡和区域面临产业、收入、基础设施等多维度的差距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市政协委员、什邡市乡村振兴局副局长程硕建议:农村地广人多,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只能循序渐进一是以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为统揽,聚焦学习借鉴“千万工程”,持续完善村庄规划优先保障电力通信塔杆、环保设施、产业道路、公共厕所等最基础的用地需求。二是精准调研建立基础设施需求清单科学编制项目实施计划避免过度建设、低效投入。是强化乡村建设统筹推进机制,加强与铁路、高速公路、人民渠等部门的协调发挥村规民约规范约束作用,引导动员农村居民积极支持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实施。四是建立管护责任清单,明确管护主体、管护责任、管护方式、管护经费来源等引导农村群众尤其是受益群众积极参与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和管护着力构建政府、村集体经济组织、村民、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格局。

  

市政协委员、绵竹市人民医院健康服务部部长任明容建议:一是持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紧密型医联(共)体建设逐步落实县域医联(共)体内八统一管理加快推进县市级医疗技术服务中心建设,建立完善科学的分工协作机制,促进医疗资源共享二是借鉴三明市分级诊疗和医疗联合体建设经验,加快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加快构建优质高效分级诊疗体系、落实分级诊疗制度。三是加快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卫生人才培训强化在职教育培训加强医疗卫生单位的人才交流与合作,完善专业人才激励机制提高医务人员医技水平。四是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医疗环境、提高服务能力。五是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建立全市统一使用的医疗卫生信息化系统,建立医联(共)体内成员单位信息共享机制提升服务质量。六是加强医疗卫生机构监督管理,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

 

中江县政协委员、中江县政协教卫体委主任卢静建议:一是采用“小学向乡镇集中、乡镇初中向县城集中”方案,进一步优化中小学校布局,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认真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和初中校舍改造工程,着眼长远发展,明确建设重点,优化学校布局,进一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三是建议区分寄宿制学校和非寄宿制学校,公用经费要适当向寄宿制学校倾斜,有效解决学校因学生寄宿而增加的水电费、设备设施维修费和管理费等,保障寄宿制学校能正常运转。四是要完善寄宿制学校相关制度,特别是安全管理制度建设,加强学生的安全教育,认真落实食堂、校舍等区域的安全管理各项措施,确保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安全。

  

市政协委员、德阳袈圆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曹荣平建议:一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脚踏实地,久久为功强化县乡规划体系建设,完善乡村基础设施整合各方资源,市、区、镇、村与社会企业、乡村振兴人才一同合力共谱“千万工程”和美建设篇章。二是坚持产业引领,一村一品,分类发展做好乡村产业规划,从乡村本身资源及特色层面深入挖掘,结合市场发展趋势,多元化产业引领开发,制定适宜不同乡村的发展之道。三是坚持运营赋能,重视文化开发,以运营增加资产价值推动乡村文化的发展做到业态有生命、体验有深度、内容有活力、市场有热度、品牌有价值才能持续引流,从而实现运营赋能资产。四是坚持人的带动,发挥桥梁作用促进城乡融合发展以乡村运营师为抓手构建城市人才入乡分享红利渠道,激活乡村人才引擎,大力培育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带头人、职业经理人,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教育培训,突破城乡融合背景下转移人口市民化和人才下乡“双难”困境。

 

市政协委员、德阳市林业局副局长汤志良建议:一是学习借鉴浙江以构建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完善设施配套、提升乡村品质规划编制经验,在1”个总体空间规划下建立“1”个乡村地区发展建设总规划,同时在此之下编制村级片区的农业、交通、水利、文旅、社会服务等各类专项规划,加快形成“1+1+N”的乡村发展建设规划体系二是在区县一级建立从策划、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一体的乡村发展建设衔接机制,把乡村重点建设如村庄、“五网”、产业园区、医疗站(所)、学校建设等统一规划、统筹管理。三是区县一级配备1名乡村总规划师,负责县域乡村规划协调、实施、监督,支持开展乡村规划师由提供短期建设蓝图向长期技术服务转变。四是严格执行相关规划,积极发挥乡村规划师执行监督作用,通过规划版“村规民约”、乡村版“一张图”等形式,形成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的规划方案和规划成果,持续提升乡村规划管理约束作用。

 

市政协常委、市政协农业农村委主任周军代表课题组发言:近年来我市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明显成绩,但还存在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不高、农村“五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农村学校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建议一是加强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产业协同发展。因地制宜科学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建立通畅的农村物流体系,大力推进数字农业建设,大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和地方特色农产品。二是改善农村生活性基础设施,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建设。做好农村“五网”、教育、卫生、文化、垃圾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专项规划的编制及落实,继续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财政支持力度,完善基础设施的运营和维护机制,妥善解决基础设施建设用地难题。三是提升农村社会性基础设施,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加大农村教育投入力度,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卫生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水平;补齐农村文化基础设施短板,促进农文旅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