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水奔涌润良田协商聚力破难题 ——中江县回龙镇临江新村借助“有事来协商”平台破解农业用水困局纪实

发布时间: 2025-06-30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中江县政协

今年,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中江县回龙镇临江新村部分社农业生产遭遇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上游区域提灌站的修建,进一步加剧了该村水资源分配的紧张局面。作为农业生产的核心区域,临江新村涉及2000余亩耕地亟待灌溉。大春在即,因无水可用,大片农田无法正常耕种,群众心急如焚,农业生产面临停摆危机,保障农田灌溉、解决用水难题迫在眉睫。

危急时刻,县政协委员们挺身而出,以“有事来协商”平台为纽带,精准回应民生关切,推动一场跨部门、多层级、高效率的协同攻坚。短短数日,从问题浮现到清水入田,一条“协商—决策—落地”的快速通道被打通,不仅保住了农时,更让群众真切感受到基层协商的速度、温度与力量。

“地都裂开了,秧苗插不下去,再不下水,今年的水稻就种不成了!”在一次田间走访中,村民李大爷紧握着县政协委员彭韬的手,声音颤抖。

面对严峻旱情与水资源分配矛盾,县政协委员彭韬组织下派到回龙镇基层协商民主联络点的10多名县政协委员迅速行动。他们走进农户家中、蹲在田埂边上,通过逐户访谈、村民座谈等方式,全面摸清临江新村群众用水现状与实际需求。同时,联合镇党委、政府、农业农村、水利、电力等单位,对临江新村的水源现状、灌溉需求、水利设施情况进行实地勘察与科学评估。

经过多轮会商研判,问题症结逐渐清晰:现有水利设施老化,提水能力不足,且缺乏专用电力保障,难以应对极端气候下的灌溉压力。唯有新建提灌站,才能从根本上破解“水在下流,提不上来”的困局。

“我们不怕出力,就怕没水!”“提灌站必须建,越快越好!”6月12日,临江新村“有事来协商·政协委员议事厅”内气氛热烈,一场以“如何快速有效解决农业用水难题”为主题的协商议事会在此举行。数名县政协委员、回龙镇党委书记、农业与水利部门负责人、供电所代表、村“两委”成员及村民代表齐聚一堂,共商临江新村农业发展大计,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会上,农业农村局从技术角度提出选址建议和建设标准;水利局就水资源调度与管道铺设提供专业支持;供电所承诺配合安装专用变压器,确保电力稳定供应;镇党委、政府当场表态,统筹资金、协调施工、全程督导。

经过充分协商,四方共识达成:筹措专项资金35万元,用于新建提灌站,明确责任分工与工期节点,确保4天内建成投用;由县农业农村局与镇政府牵头,协调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中江县供电分公司,同步推进专变安装,保障动力用电;项目建成后,临江新村成立水利设施管护小组,制定日常维护制度,实现“建得好、管得住、长受益”;以此次治水为契机,镇村联合开展节水农业培训,推广科学灌溉技术,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

共识一旦形成,行动便如箭离弦。6月13日,施工队伍进场,管道开挖、设备安装、电力接入同步推进;6月14日,主体工程完工;6月16日,提灌站正式通水!

随着机器轰鸣声响起,清澈的河水被源源不断地抽送至高位水渠,顺着新铺的管网奔涌而下,流入干渴的田野。久旱的农田终于“喝”上了救命水,村民们纷纷下田整地、插秧播种,田间地头重现繁忙景象。

“三天就把水送到了地头,这在过去想都不敢想!”村民王大姐望着汩汩流水,眼眶湿润,“政协真是为我们办了件大实事!”

如今,临江新村的提灌站不仅是一座水利工程,更是一座“连心桥”。它连接的是政府与群众的信任,打通的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米”,彰显的是“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的制度优势。

未来,随着管护机制落地和节水理念普及,这片土地将更加丰饶。而这条用协商铺就的“活水之路”,也将继续流淌在群众心间,润泽千亩良田,滋养万家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