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委员作业”写在广袤大地上——什邡市政协委员推动黄背木耳产业助农增收
最美人间四月天。眼下正是什邡黄背木耳催芽育耳的关键期。在什邡市湔氐镇,家家户户开启了“春忙”模式,为今年丰产丰收打下基础。
“我们现在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做好催芽育耳管理和病虫害防控。气温升高菌蝇菌蚊开始大量滋生,必须提前预防以免病虫害互相感染,影响后续木耳的生长。”在当地一户食用菌家庭农场里,场主陈顺一家正忙着杀菌除虫、棚内加湿。“这是木耳催芽出耳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得赶在气温回升前完成。”陈顺说。
在现场作指导的吴东介绍,催芽处理可以让木耳生长更快,增加木耳采摘批次。除此之外,通过催芽处理,还可以将木耳的上市时间提前,这样一来,错峰出售也能卖个好价钱。
“黄背木耳当年生、见效快,去年,我家种植了黄背木耳8万袋,产出黄背木耳2.65万斤,销售收入就有37万余元。”说起黄背木耳带来的收益,冷小波喜不自禁。
一朵不起眼的黄背木耳能够成为当地人致富的“宝贝”,离不开该市政协委员吴东、张文平等人的倾心付出。“擦亮‘中国黄背木耳之乡’这张金字招牌,让群众过上好日子!”该市政协委员、昊阳农业公司负责人吴东在政协全会期间的“市长见面会”上作了《关于精准施策推动黄背木耳产业转型升级》的专题发言,在市政府和农业农村局的支持下,他追逐着自己的产业兴村富民梦,并身体力行兑现着自己的诺言。开年之初,吴东马不停蹄组建科技小分队进村入户,“面对面”“手把手”指导桐林村、龙居寺村、永安村、龙泉村村民应用新技术,为3000余户种植户提供优质菌种。依托湔氐镇产业发展规划和公司自身优势,吴东及其团队在黄背木耳科技产业园区开展了农业体验、观光、采摘、认养等活动,已初步形成木耳农旅发展的产业链。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黄背木耳、食用菌培育改良的‘土专家’,我愿倾尽所学,毫无保留地向群众传授食用菌培育技术,带动大家充分就业,共同发家致富。”张文平委员发自肺腑地说道。张文平种植黄背木耳30多年,有着自己丰富的经验和长远的思考。他积极同四川省农科院等科研团队联姻,开展技术攻关,改良品种品质,改善种植环境。科技的加持和赋能,使黄背木耳的产量提高了20%,“煤改气”的施行,使木耳种植不断走上绿色发展道路。
与吴东、张文平一样,作为市政协委员的黎登泽也在湔氐镇忙得脚不沾地,整天与老百姓泡在一起:现场教学培训、示范推广应用、解决“疑难杂症”……农忙时节,耕种就是“同时间赛跑”的竞技。
据了解,该市以湔氐镇、师古镇为中心建设毛木耳生产基地并成功升级为省级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种植规模达2.3亿袋,总产量3.21万吨(干),为全国最大黄背木耳生产基地,其产量占全国毛木耳总产量61.4%以上,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收集登录,并成功入选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基地。预计全年黄背木耳产量3.2万吨,实现效益11亿元,户均增收在10万元以上。
“通过黄背木耳产业帮助群众增收致富,既是政协助力和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更是合力推进‘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的生动诠释。”什邡市政协主席黄剑介绍。近年来,市政协更加注重发挥专委会工作平台和桥梁纽带作用,加强与界别小组、市级部门间的协调配合、联系互动,并将省政协系统“同心共建现代化四川”专项行动作为政协履职的重要抓手,通过建立“有事来协商·大家说商量做”基层民主协商平台、“委员工作室”“政协委员乡村振兴工作站”“界别委员工作室”等具体举措,推动委员联系界别群众走深走实,奋力把“委员作业”和政协履职书写在广袤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