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东兴区政协助力宜居乡村建设—— 汩汩清流绕村落

发布时间: 2023-09-11 点击数量: 作者: 来源:

初秋时节,走进内江市东兴区大清流河畔的石子镇旱地坝村,这里屋舍俨然,田垄阡陌交错,一湾清流随风荡起波纹。在旱地坝村村民的家门前,多了一个个栽种着美人蕉等植物的花坛。这些看似普通的花坛,实则是特殊的“农村院落生活污水处理池”——小微人工湿地。

“建了这个小微人工湿地,蚊虫少了,臭味没了,自家还有了小花园。”旱地坝村村民熊永富提着水桶走进自家菜园,从人工湿地的末端池子里取水浇灌蔬菜。

去年以来,东兴区政协积极助力旱地坝村宜居乡村建设,协调引进项目资金56万元,建设8个小微人工湿地,占地面积约170平方米。

“区政协还通过引进专家、外出交流学习等方式帮助我们解决技术上的难题。” 旱地坝村党总支书记李宗莲说,前期,区政协副主席刘履秀带领部分政协委员、镇村干部和相关部门负责人赴威远县高石镇、严陵镇等地,学习农村院落生活污水处理先进经验8次,现场调研30余次,召开专题研究会9次。

区政协委员、石子镇党委副书记付寒波说:“我们在严格比对各地污水处理模式优劣的基础上,充分考虑了村民生活习惯、聚居程度和传统治理手段等因素,最终选择了小微人工湿地这种处理模式。”

“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用人工湿地处理污水就像给村落装上了‘生态肾’。”区政协委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唐举帅说,旱地坝村依托农村三格式化粪池,在其第三格终端推广连入“小型人工湿地”,经过粪污无害化处理的液体和生产生活污水通过管路自流入格栅沉淀池、厌氧发酵池、沉淀池,经自然沉淀、沙石层过滤后,油脂等被微生物分解,营养物种被湿地植物吸收。通过这样逐级降解,让出水达到农业灌溉标准,实现循环利用,保障36户村民的生活污水处理需求。

区政协委员、石子镇副镇长董曲说,目前,小微人工湿地运行良好。不但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高手”,后续运行“零成本”,同时也美化了环境,做到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的有机融合。

“旱地坝村试点建成的小微人工湿地,充分体现了就近消纳、分散治理、循环利用的环保理念,起到了很好的治理效果,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的农村院落治污新路子。”区政协主席韩双林表示,下一步,区政协将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优势,积极引导广大政协委员参与生态宜居秀美乡村建设,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根本性转变。

(来源:四川政协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