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走出去”与“请进来”的社情民意工作双向交流机制 ——德阳市政协研究室赴罗江区开展专题调研

发布时间: 2019-04-15 点击数量: 作者:刘永刚 来源:

 

4月初,在省政协信息处下发第二季度社情民意选题方向参考后,德阳市政协领导第一时间安排研究室及相关负责同志围绕选题开展策划研究,并于日前赴罗江区就农业领域发展民营经济社情民意信息开展专题调研。罗江区部分民营经济企业家代表、种养殖大户、专合社负责人、新型职业农民以及特邀信息员等20余人参加专题调研座谈。

座谈会重点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多层次多样化发展、推进农村资产资源“三权分置”、建立农业担保体系、构建农村聚人气聚财气的体制机制等方面开展交流建言,广泛听取并了解推进农业产业发展过程中遇到各种问题和矛盾,共同寻找破解之策。

“当前农村部分区域土地流转存在原本适合种植粮食作物的耕地流转后种植经济林木的现象,导致若干年后,果木根系对原耕地的土壤结构破坏严重,土地复垦难度巨大,代价沉重”“一些村镇墓地没有相应的规划,加之监管不足,村民乱埋乱建、随意圈占农用地建豪华墓地现象频发”,罗江区政协委员、种养殖大户刘孝东忧心忡忡的反映道。

“当前土地流转过程中,通常土地流转大户预先给农民支付一定的复垦保证金,但由于缺乏相应的标准,导致缴纳的土地复垦保证金因人而异,差额巨大,土地经营者疲于应付,为后期的履约埋下了很大隐患”另外一位土地流转大户反映道。

“目前,全国各地正在开展的‘大棚房’专项整治工作对土地经营者的正常发展产生了负面影响,个别职能部门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对于原本符合产业政策的配套用地需求也不予审批,极大制约了土地流转大户修建仓储、风干等配套设施,影响了农业设施投资发展的热情”专合社负责人陈德前说。

来自农业界的代表和特邀信息员争相发言,深入探讨,会场互动交流氛围浓厚,针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和现象,提出针对性意见建议。建议各地在制定乡村振兴规划时,要具体到每一块土地的现状和性质,出台更加细致、更具有针对性方案,如根据土壤性质科学划分粮食作物区与经济林木区,依规建设发展,避免日后土地复垦时困难重重;要借鉴发达省份先进经验,积极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建设,省级层面出台实施意见,各县(市、区)出台具体实施方案,并纳入乡村振兴规划,以镇村为单位,集中规划建设农村公益性墓地,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破解‘死人’与‘活人’争地的矛盾;各地在推进土地流转过程中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对统一的流转合同模板,并对其中涉及的流转费、保证金等标准加以规范和明确,用以指导农村土地流转行为,切实缓解土地经营者面临的问题。

会后,市政协研究室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对调研收集到的各类信息进行分类汇总归纳,认真分析甄选,针对农村土地流转、农业配套用地不足等方面群众反映呼声强烈的问题,集思广益,提出解决举措,编撰社情民意信息专报5期,供市委市政府决策参考。

近年来,德阳市政协通过建立并不断完善“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反映社情民意工作双向交流机制,进一步夯实工作基础,创新工作举措,改进工作方式,摒弃闭门造车和守株待兔的思想,以更加积极务实的作风,充分发挥委员和特邀信息员智力优势,不断开创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新局面。一方面,积极开展“请进来”。不定期邀请社会各界、各领域的委员代表、特邀信息员等人士前往市政协机关开展业务培训和交流座谈,畅谈履职实践心得以及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难题等,广泛收集委员和特邀信息员反馈的问题线索。另一方面,不断巩固“走出去”。围绕全国政协和省政协的参考选题方向和社会热点难点,及时制定专题调研方案,进一步深化与各县(市、区)政协委员和特邀信息员的交流联系,采取分区域分行业方式,带着课题任务,主动深入基层部门、企业、乡镇挖掘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努力拓展信息来源,畅通上下沟通渠道。同时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筛选梳理和再加工再审核,形成一条条反映问题真实、分析原因到位、提出意见建议有效可行的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给党委政府和上级政协组织。

2018年以来,德阳市政协的“请进来”与“走出去”双向交流机制作用发挥巨大,成果显著,共有3篇社情民意信息被全国政协采用,位居全省各市州前列,切实提升了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质量和水平,有力地助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